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肠易激综合征
更新时间:2012-01-17 16:10:24

概述肠易激综合征是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临床十分常见,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 据估计,在有消化系症状的病人中,肠易激综合征约占50-7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2,多见于中青年,已被公认为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临床表现1.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部胀满;

2.嗳气、恶心、呕吐;

3.焦虑、紧张、失眠、乏力、气急、心悸,手足多汗、血压偏低、头面阵热、和头晕头痛、胸痛、背痛、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等;

4.有时可扪及痉挛的乙状结肠或粪块、结肠区轻压痛;

5.肛门指检提示括约肌张力增高且病人有痛感。

诊断依据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焦虑、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病人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治疗原则1.消除紧张情绪、生活规律、改变饮食结构;

2.药物对症治疗;

3.理疗;

4.中医中药。

用药原则1.镇静、抗焦虑可选用谷维素、安定、利眠宁、多虑平等;

2.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合剂及维生素K等有解痉作用,根据腹痛情况适当选用;

3.止泻可选用、硝苯比定、消炎痛、可待因、苯乙派定、洛派丁安等药物;

4.通便不宜用泻剂,可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或乳果糖等;

5.改善肠道菌丛,可服用丽珠肠乐、整肠生等。

辅助检查1.首先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诊断可疑和症状顽固、治疗无效者,应选择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专家提示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大便常规及培养、钡剂灌肠、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现,病理学检查也无异常,在排除了如吸收不良综合征,血吸虫感染、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乳糖酶缺乏症、胃肠道激素肿瘤、内分泌疾病、盆腔疾病等器质性疾病后,才作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为良性疾病,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预后良好虽反复发作,适当治疗后可逐渐好转甚至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病人慢性病主诉作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随时提高警惕,善于识别在功能性主诉中的器质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并作必要的一些检查。在治疗方面,解除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增强信心非常重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加强锻炼,增进体质。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饮食,戒烟戒酒。腹泻者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便秘者除多饮水外,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并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根据腹痛、腹胀和排便情况调节每日的药物用量,便秘者尽量避免使用各种泻药。腹部安放热水袋、按摩、日光浴和温水浴、频谱等理疗有一定作用。中医可舒调气机、辅以健脾助运,并配合针刺治疗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