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儿科医师漫谈婴幼儿睡眠问题
更新时间:2013-05-24 13:21:08

漫谈婴幼儿的睡眠问题

常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睡觉不踏实,不但夜间容易醒来,而且入睡也非常困难,因此搞得大人苦不堪言。

其实小儿的睡眠有他的独特的发育特点,如果家长清楚了孩子睡眠发生的机理,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睡眠以及如何进行孩子睡眠的护理,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首先先谈谈小儿的正常的睡眠状态:

人的一生中要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的生命十分重要,与进食、呼吸同等重要:睡眠是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新组合状态,有助于巩固记忆和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在睡眠中,人的基础代谢降低,所需能量降低,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通过睡眠还能修复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对脑细胞的损害;同时良好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都有重要的意义。

睡眠对婴幼儿来说更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小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长激素中的80%在睡眠时呈脉冲式分泌,分泌高峰主要是与深睡眠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主张孩子满5个月断夜奶的原因)。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低,外界任何刺激都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疲劳,只有通过睡眠来恢复功能。睡眠是婴幼儿早期发育中大脑的基本活动,也是反映神经系统功能从不成熟到成熟具体演变的敏感指标。小儿生命早期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就长,而且越小的婴儿睡眠的时间就越长。因此睡眠不好就直接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和智力的发育以及行为的异常。

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受自身生命节律的支配,进行周而复始地变化,同样人的生命也遵循着一定节律进行着周期性的变化,人在一天中要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状态:觉醒和睡眠。而睡眠又包含着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眼球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表现为心率和呼吸规律,身体运动少,为安静睡眠的时期。在这期又分为4个期,第1、2期为浅睡眠期,第3、4为深睡眠期。另一种是眼球的快速运动睡眠(REM),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加快,躯体活动较多醒后可有梦的回忆,这是活动睡眠时期。正常成人睡眠总时间的75%左右是处在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期,25%在眼球的快速运动睡眠(REM)。整个睡眠过程中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与眼球的快速运动睡眠(REM)周期性交替,成人大约90分钟重复一个周期。

新生儿的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时间较长,每日8~9小时,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减少,而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分期不明显,2个月后才能分清,4个月时,婴儿睡眠—觉醒生物节律基本形成。6个月以后睡眠是觉醒→浅睡→深睡→活动睡眠→觉醒,不断循环,一夜重复几个周期,构成夜间睡眠的整个过程。婴儿期每一个周期大约40~45分钟,幼儿期大约60分钟左右。在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之间会有短暂的清醒时段,尤其是当婴幼儿进入到活动睡眠状态,会出现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撅嘴、做怪相、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匀等,因此就表现为婴幼儿夜间睡眠“不安”,半夜醒来等,这时很可能是活动睡眠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给予过多照顾,这样反而打搅了婴幼儿的正常睡眠,应该让孩子自己渐渐入睡。

影响婴幼儿睡眠的因素:

虽然睡眠是人体主动的生理要求,但是婴幼儿主要是依靠抚育者照顾,不能独立决定自己的睡眠,因此很大程度上睡眠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睡眠的环境和抚育者的动机。

睡眠环境:

●舒适的环境:温度适中(18~26℃),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睡眠时给予适量的棉织品衣服和被子,小婴儿最好用睡袋包裹,使得孩子有安全感。

●抚育者的动机:

①帮助建立睡眠的作息规律:定时睡眠、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当小婴儿2~3个月时家长可以配合孩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帮助他逐渐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到睡眠时能够自行入睡。

②帮助婴幼儿分辨昼夜:室内光线要有昼夜明显的分别。日夜活动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婴幼儿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心理行为的异常表现。睡眠障碍直接影响着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和睡眠后的复原程度。小儿的睡眠障碍与成人有相同的地方,更多的是有其特殊的一面。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是睡眠障碍,但是对于小儿来说可能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儿许多睡眠障碍的存在反应了小儿生理、行为、心理发育以及亲子交流方面的问题。

婴儿期——主要是睡眠不安,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如果不及时纠正可以持续到幼儿期或者儿童期。

幼儿期——可以发生夜惊、梦呓和梦行症。夜惊可能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而梦呓或梦行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梦呓表现为睡眠时讲话或发出类似讲话的声音。梦行症

3~9岁的孩子还可以发生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咽部的淋巴组织处于生理性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处于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婴幼儿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

没有建立良好的睡眠周期:在婴儿出生后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8~24周没有建立好昼夜睡眠/觉醒的周期,行为发育上没有在睡眠/觉醒交替的过程中形成“自慰”的能力,从而影响小儿建立良好的睡眠周期。

产生睡眠不安的原因:

①不良的睡眠习惯

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影响婴幼儿顺利入睡的最常见的原因。孩子睡眠启动往往需要吸吮、吃奶、抱在怀里摇晃、轻拍或步行等安抚,一旦这种模式成为习得性习惯,婴幼儿就会依赖家人的安抚和陪伴才能入睡,夜间醒来也需要安抚才能再次入睡。

②生活环境改变造成生活习惯被扰乱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例如,转换照顾者、生病住院、生活规律改变引起婴幼儿不适应,而影响睡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甚至夜惊、梦呓、磨牙、梦魇或梦行症。

③喂养不当

婴幼儿睡前吃的太多引起消化系统不适,吃的太少容易饥饿都可以引起入睡困难。或者6~8个月后夜间频繁喂食干扰了睡眠周期的自动转化,而且摄入的液体增多造成夜尿增多引起婴幼儿夜间睡眠不安。

④疾病

婴幼儿身体存在着疾病:中耳炎、消化不良、佝偻病、寄生虫、牛奶过敏引起的腹痛、肠痉挛等都可以引起婴幼儿睡眠不安。

预防和治疗:

发育正常的婴幼儿对于难于入睡或睡眠不安主要针对诱因进行指导,不需要治疗。

①指导抚养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孩子一出生后就要建立良好的入睡习惯。例如每次准备让孩子睡觉前可以播放一首安眠曲,下次睡觉前还播放这首安眠曲,逐渐孩子就会养成安眠曲和睡觉联系的条件反射,以后孩子只要一听到这首安眠曲就会睡眠了。不需要家长摇晃抱着睡觉。不过这种训练需要家长坚持做下去,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但是家长只需要坚持在旁边拍着他入睡就会成功。在孩子入睡期间尽量避免过度的、不必要人为干扰,6~9个月尽量在没有抚养者干预下入睡。夜间醒来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安抚,可能数分钟后他就会安静下来,自行入睡,因为这可能是孩子短暂的觉醒阶段。如果5分钟后仍哭闹抚养者可以安抚他,但是不要抱他,让他知道你是关注他的。如果经过几次重复仍不能改变孩子的哭闹现象,就要注意孩子是否躯体有不舒服的地方。

家长在孩子出生3个月内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内在生物钟规律,往往孩子黑夜白天颠倒,一般来说3个月内的孩子家长带孩子比较困难。因此家长应该尽早帮助孩子建立昼夜复始的内在生物钟规律,例如白天尽量让孩子少睡,夜间将屋内的环境调暗,不要有声响或者强光,引起孩子的错觉,误以为是白天。训练的好2个月孩子就会建立良好的内在生物钟规律了。一般3个月后孩子都能建立了好的内在生物钟规律,家长相对带孩子入睡就比较轻松了。

②针对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疾病痊愈后睡眠不安就会消失。文/张思莱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