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预防痔疮从哪做起
更新时间:2013-11-29 17:19:51

预防痔疮从哪做起?痔疮问题一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预防痔疮,下面小编告诉您预防痔疮从哪做起。

一、以身体健康做基础,进行肛门局部锻炼。

如今一些人平时不注意锻炼身体,许多中青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隐患,因为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腹腔肿瘤等都容易诱发痔疮。所以,要多参加体育活动,如上班间隙做做广播体操,下班后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特别是需要久坐久站的上班族,要通过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调和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可预防痔疮产生。

有了健康身体做基础,还要进行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的按摩。提肛运动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全身放松,臀部及大腿夹紧,配合吸气,用意念将肛门向上收提,稍闭一下气后呼气,如此反复30次,早晚各做一遍。这是一种内按摩的方法,可运化淤血,锻炼肛门括约肌,提升中气。经常做提肛运动,可改善痔静脉回流,起到防治痔疮的作用。

二、避免久坐久立,通过变换体位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淤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疾。久坐不动,特别是长时间坐在软座上,腹部血流速度减慢,妨碍血液循环,下肢静脉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静脉丛易发生曲张,导致血液淤积,形成静脉团,这就是痔疮。所以,那些工作时需要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每隔一小时,要站起来走动走动。

人长久站立也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易淤血扩张。还有一种说法,人体肛门处有一层很薄的肛垫,在正常情况下肛垫会依靠纤维组织保持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肛垫处的悬韧带变得松弛,肛垫会充血,从而形成痔疮。久站的人肛垫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更大,更易诱发痔疮。所以,需要久坐、久站的人,要注意适当变换体位,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便秘,保持排便通畅。

腹泻和大便秘结都是痔疮的重要致病原因。正常人每日大便一次,时间不同,排出的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大便时不感到困难,便后轻松舒适,表明胃肠功能良好。一旦出现便秘,大便秘结坚硬,排泄困难,肠腔会积留粪便,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增高,血流受阻会使静脉丛曲张,即成了痔。

所以,李一兵希望大家养成排便的好习惯。健康人在早上起床后,先喝大半杯温开水,这能刺激胃肠运动,在屋内走两圈之后,有了便意即及时排大便,这就能预防便秘。当然,能进行晨练,如跑步、打拳等,也可预防便秘。有了便意不要忍着,忍久时会形成习惯性便秘。大便时要专心致志,不要读书看报或听音乐,这会分散注意力,增加排便时间,易造成肛门直肠内淤血而引发疾病。平时要保证肛门周围清洁,粪便中含有细菌,便后要用多层软纸擦拭干净。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会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需加倍注意。

合理配置饮食可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平常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富含纤维素,利于排便。要少吃含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避免大量饮酒,以免排便时对肛门造成刺激。

四、孕期女性要适当增加活动量,注意肛门清洁。

女性在孕期时,盆腔脏器受压迫,血流受阻,造成盆腔器官充血和淤血,影响肛门的血液循环,最终诱发痔疮,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孕妇要定时去医院检查,若胎位不正就要纠正,这不但有益于孕期保健,对预防痔疮等肛肠疾病也有好处。孕妇在孕期的活动量一般会减少,这会引起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肠腔时间长,粪便中的水分被吸收会引起大便干结,诱发痔疮。因此,孕妇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避免久站、久坐,饮食上更要忌吃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保证清洁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痔疮从哪做起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预防痔疮的相关资讯,本站小编会继续完善!

  • 中毒急救
  • 灾难急救
  • 野外急救
  • 其他急救
  • 急救需知
  • 食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气体中毒
  • 其他中毒
  • 地震
  • 火灾
  • 洪水
  • 其他灾难
  • 车祸
  • 其他野外
  • 溺水
  • 雷击
  • 生活急救
  • 运动急救
  • 儿童急救
  • 老人急救
  • 急救护理
  •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专家谈急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