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烧烫伤 家庭这样紧急处理
更新时间:2011-05-10 13:42:04

烧烫伤的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造成的烧伤;二是化学烧伤,如硫酸、盐酸、生石灰等造成的烧伤;三是电烧伤;四是放射烧伤。在日常生活中,热力烧伤较常见,约占各种烧伤的85%~90%。 烧烫伤分三度:I度:皮肤起红斑,有火辣辣的刺痛感;Ⅱ度:患处起水泡,疼痛;Ⅲ度:烫伤的皮肤剥落,创面苍白,疼痛消失。无论那种烫伤都需要急救处理。

烧烫伤后的家庭急救

1.若身上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用水浇灭身上的火;也可就地打滚,靠身体压灭火苗;或用被子、毯子、大衣等覆盖以隔绝空气灭火。

注意:切忌奔跑呼叫,因为奔跑会产生风。会使火越烧越旺。同时喊叫会将火焰和烟雾吸入呼吸道。加重吸入性损伤。如果一时难以脱离着火现场,可用湿毛巾捂嘴,防止有毒气体吸入。注意保持身体的低姿势,尽量靠近可以透空气的门窗。

2.如果烫伤部位被粘住,衣服不可硬脱下来。可以一面浇水,一面用剪刀小心剪开衣物。烫伤范围过大,可全身浸泡在浴缸中(冬天除外),但如果发生颤抖现象,要立刻停止。

3.当受到硫酸、石灰等化学物烧伤时,应即刻脱去衣服或剪开衣服,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将化学药物冲洗干净,再去医院治疗。

4.脸部烧伤,可以用脸盆盛满水,将脸部浸入水中,或用湿毛巾冷敷15分钟,湿毛巾要频频更换。

5.如果眼睛不慎被硫酸、石灰等烧伤,立即让伤侧眼在下,用自来水从上向下冲洗,水流不要太急。冲不掉的石灰粒可用棉签剔除,再冲洗,然后去医院处理。

6.日常生活中的轻微烧伤,要是只有一两个巴掌大,应即刻用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或用冷水浸洗。然后用酒精将创面和周围皮肤消毒,也可以用1%的新洁尔灭将创面和周围皮肤消毒,最后涂上皮维碘软膏和磺胺嘧啶即可。若水泡不大,可用中药京万红、紫草膏。如果烧伤的水泡破溃,可用1%的食盐水煮沸晾至室温后,冲洗伤口,或到医院换药。

7.对于烧伤较严重者,立即拨打120电话,就地等待治疗,可先隔着衣服用水冲10~20分钟。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对于口渴的病人,可以少量多次口服含盐的液体,如姜盐茶、咸菜汤、咸豆浆等,不要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的白开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注意:不要涂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或牙膏、油膏等油性物质。如果出现水泡,要注意保留,不要将泡皮撕去,同时用干净的毛巾、被单等包敷,避免去医院途中污染。不要在烫伤的地方涂味精、酱油等。如果是手脚烧伤,可尽量保持其在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减轻水肿。

烧烫伤后的康复保健

1.伤口结痂后要耐心等待其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揭去痂皮。因为此时修复的表皮细胞还没有完全长好,没有了硬痂的保护很容易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有时候会不小心把刚长出的表皮细胞带掉,刺激局部产生炎症反应,阻碍伤口愈合。

2.不可用手挠抓、热水烫洗、衣服摩擦等方法止痒,因为这样会刺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疤痕。

3.饮食方面,酒、辣椒、羊肉、生蒜、生姜、芥末、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会促进疤痕增长。所以,康复期间应避免食用。

4.吃含铅、汞的药物,会增加色素沉积。所以,应禁用含铅、汞的药物。

5.夏季应防晒,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会使稚嫩的新生皮肤形成色素沉积。

6.化妆品、肥皂等不能接触伤口。因为有些化妆品中含有铅、汞、银等重金属和光敏物质,它们会使皮肤色素增多。

7.我国中医中药制剂及一些偏方对于烧烫伤遗留下的疤痕、疤痕疙瘩等有独特的疗效,可以软化疤痕疙瘩、活血化淤、软坚散结、镇痛止痒,改善微循环,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促进伤口愈合。

怎样预防孩子烧烫伤

约有75%的烧烫伤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孩子占大多数。应怎样预防孩子烧烫伤呢?

1.热水瓶、烧水壶、热水杯汤锅、粥锅、火锅等都是危险的热源,这些都应当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2.热汤、热水或是刚泡好的热茶、咖啡,都不要放在桌子边。

3.拿着热食时,不要同时抱小孩;煮饭时,不要让孩子靠近炉子或单独进入厨房;锅的把手要朝向侧后方,不要露出炉子外。

4.使用电火锅、电茶壶、电热杯等发热的电器时,应让孩子事先了解其危险性,并随时注意其行动;注意这些电器电线的位置,以免孩子拉扯或被绊住时带翻电热器。

5.放洗澡水时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大人要先试水温,再放幼儿入水;对热水龙头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免幼童自己打开热水龙头烫伤;不可单独放置幼儿在浴室。

6.家中的打火机、火柴等应放置于高处;硫酸、盐酸、杀虫剂、强力胶等物品,也要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家中不要堆放油漆、汽油等易燃物。

  • 中毒急救
  • 灾难急救
  • 野外急救
  • 其他急救
  • 急救需知
  • 食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气体中毒
  • 其他中毒
  • 地震
  • 火灾
  • 洪水
  • 其他灾难
  • 车祸
  • 其他野外
  • 溺水
  • 雷击
  • 生活急救
  • 运动急救
  • 儿童急救
  • 老人急救
  • 急救护理
  •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专家谈急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