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访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
更新时间:2012-03-16 16:29:55

8月,正值桑拿天气,我们专程去天津拜访王今达教授。王今达教授虽正在家中吸氧,但却仍精神矍铄,声音朗朗,思路敏捷,谈笑风生。

问:作为急诊医学奠基人之一,您是从何时开始急诊工作的?当时的状况如何?

王教授:从1974年开始,当时国内还没有人从事危重病急救的工作,我们从医学实践中感到:危重病急救是很重要的,因为把危重病病人治好了,可以大大减少死亡率,就是医学一大进步。1974年,我们最早是从“心、肺、肾”三个衰竭入手,那时国内还没人开展这项工作,未被多数人理解,遭到非议。实际上,我们是从实践中感到病人的需要,才决定开展危重病急救,可以说我们是最早做这件事情的创始人。

1980年,当时的卫生部医政司司司长张自宽,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急救医学学术交流会,成立了全国急救医学学会筹委会,为什么很漫长的时间没有成立,因为当时中华医学会有个传统的观念,认为每个学科须由北京发起,所以学术组织未成立。开展这个工作,我们认为是病人的需要,不管是否得到支持,都要做到底。文革结束后,国际对国内变化很关注。1982年,美国派宾州大学FOX教授来了解中国医学进展情况,参观了我们的工作,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题目是《Critical Care at Tianjin's First Central Hospital and the Fourth Modernization》,赞扬我们是“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橱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science》杂志上。所以由于客观上需要,这个事物还是很快在我国发育成长起来。

问:提出“三衰”概念的背景?在“三衰”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教授:我们创建了“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ICU,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危重病急救杂志。

“三衰”即心衰、呼衰、肾衰,危重病急救学科是个非常庞大的学科,覆盖面太大,怎么能抓住其共性规律,从而牵动全局?危重病的死亡主要由于心衰、呼衰、肾衰,解决这三个问题死亡率就可大大降低。

问:请谈一下危重病救治中的中西医结合问题。

王教授:我最早提出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急救。回顾古老历史,中国千百年来有很多危重病,并不是全都死亡,中国传统医学中还是有很多急救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应该去发掘它,去认识它,去利用它。

治病救人主要是减少死亡率,就要开展危重病急救,危重病急救如何能够适合国情民情?传统医学是否有可利用、挖掘之处?应该是有的。因为历史上我们国家有许多次大的瘟疫流行,那些瘟疫流行都是危重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传统医学虽然不是全能但在这方面确实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在这么一个认识的基础上,我决心将传统医学中的有关危重病急救的知识拿来,运用到实践中去。但危重病急救的覆盖面太大,能否想办法找到一个共性的问题,从而解决个别的个性问题,这是我一个指导思想。所以我很早就想出来“三证三法”,即: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淤血证和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归纳起来,危重病急救中最多见还是感染,所以“三证”第一位就是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第二个是非常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最早从西医角度认识的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西医在纤溶亢进时用肝素,溶血亢进时用抗凝血药,有时用得不合适,会带来很多麻烦。中医有没有能够解决的办法?我们就挖掘出来活血化瘀法,所以有淤血证和活血化瘀法。还有一个就是急性虚证,比如说胆管炎病人一闹病就好多天不吃饭,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所以有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这就是“三证三法”的由来。“三证三法”是根据病情发展的实际出发,而解决共性三大问题。

概括地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纠正了中医中药不能治疗急性病的错误概念,提出中医中药可治疗急性危重病,治疗哪些危重病?因为危重病覆盖面太大了,怎么覆盖?所以得从共性到个性,个性看共性,所以就找出刚才所说的“三证三法”。在“三证三法”的基础上,我们率先成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ICU,在1974年,领导觉得你先进就给资金支持,我们买了一批当时先进的急救设备,如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人工肾等,至少有40万美元的设备,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同时期国内还没有第二个ICU。

问:“菌毒并治” 理论是怎么提出的?

王教授:198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急救医学研究所,提出“菌毒并治”的理论。抗生素只杀菌、抑菌,但不能拮抗毒素问题,G-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强烈的内毒素,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危害,所以,当时我们就意识到治菌还需要治毒,提出了“菌毒并治”理论。我们研制出拮抗内毒素作用的中药针剂“神农33号”,使国际上公认的感染性四衰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从100%下降到50%。为此“菌毒并治”防治感染性多脏衰获得国家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问:在原来医疗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您是怎么抢救病人的?您认为急救医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王教授:文革后遇到几件大事:各种中毒,在农村普遍的是野菜中毒,以后饥饿,有浮肿病,发现有低钾血症,原治疗常规输注葡萄糖,不输还好,一输就死了,因为本来就是低钾血症,输了葡萄糖以后,血钾更低,死得更快了。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纠正了治疗中的错误观点,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吧。曾收了一个危重病人,是位师长,患肺部感染、急性呼衰,当时是气管切开、插管,仍不能复苏,病人已便秘10天,中医认为,10天便秘是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中医有一说法是“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用腹泻的方法治疗,我们用了中药“凉膈散”,重用大黄,泻下后,呼吸功能明显好转,据此强化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1974年8月,在前卫生部钱信忠部长的支持下,创建了“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当时许多人进不了北京,就到天津来看病。看到许多烧伤、外伤的年轻人死亡,抢救不活,作为一个医生,非常痛心,就这样成立了ICU。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必争,必须仔细观察病人,所以当时我坚持每天住在病房吃在病房,因为任何高级的监护设备都永远比不上技术精湛同时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医护人员。

我要求下级大夫都要做“两栖”动物:既会做动物实验,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又要能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我常说急诊人的精神是:象猴子一样机敏,勤于动脑;有骆驼一样的精神,几天不吃接着干;象牛一样吃的是草,只贡献不索取;大象一样的脸皮,不畏嘲讽;象狮子一样勇猛,勇于冲锋在前。具备这些素质才可以做危重病急救的医生。

王今达教授从1945年至今,从医60年,虽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豪情壮志不减,2003年、2004两次坐轮椅参加杭州、成都的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并于2004年写出“脓毒症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标准及中西医结治疗指南的研究(讨论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专门编写并出版了《成就卓越六十载 光辉业绩誉全球——记王今达教授从医六十周年》一书,翻阅厚厚的卷宗,记载了王教授各个时期的学术成果,勇于探索、不畏艰辛的精神跃然纸上,令吾辈肃然起敬,正如王教授喜欢的一句话:“世上本无路,全靠人走出”,他敢为人先,矢志不渝,开创了急救医学发展的新局面,无愧为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 中毒急救
  • 灾难急救
  • 野外急救
  • 其他急救
  • 急救需知
  • 食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气体中毒
  • 其他中毒
  • 地震
  • 火灾
  • 洪水
  • 其他灾难
  • 车祸
  • 其他野外
  • 溺水
  • 雷击
  • 生活急救
  • 运动急救
  • 儿童急救
  • 老人急救
  • 急救护理
  •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专家谈急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