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心脏复苏的急救方法
更新时间:2012-11-19 23:23:18

血气尿量动态观察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要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血尿常规、水电酸碱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减低代谢要降体温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氧,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出现脑水肿。此时应积极降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降温应及早进行并以头部降温为主,一般降至32℃为宜,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加用冬眠药物。

集中治疗纠正导常心脏复苏成功后,仍不能松懈,应进一步强化治疗,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脑水肿及急性肾衰与继发感染等。

保护脑肾预防猝死心脑肾都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脑复苏是心脏最后成败的关键,部分患者虽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转的脑损害而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抢救措施除降温外,还包括应用脱水剂甘露醇、高压氧疗以及防治抽搐(常用安定静脉注射)。护肾则要注意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尿量以防急性功能衰竭,应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等。一旦出现急性肾衰,可使用大剂量速尿与小剂量多巴胺以及透析疗法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证实,预防心脏性猝死,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优于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为预防心脏性猝死开辟了新途径。

  • 中毒急救
  • 灾难急救
  • 野外急救
  • 其他急救
  • 急救需知
  • 食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气体中毒
  • 其他中毒
  • 地震
  • 火灾
  • 洪水
  • 其他灾难
  • 车祸
  • 其他野外
  • 溺水
  • 雷击
  • 生活急救
  • 运动急救
  • 儿童急救
  • 老人急救
  • 急救护理
  •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专家谈急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