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儿童意外伤害紧急处理法大收集
更新时间:2012-11-19 23:29:47

擦伤

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

二次消毒如伤口无肿痛感染,2天后可用酒精棉球(红药水)再消毒伤口一次。

扭伤

早期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避免患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对患部做热敷。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不仅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骨折

开放性骨折可以用消毒纱布固定患处。注意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以免感染。

闭合性骨折折骨应先在受损部的两侧固定肢体。

烫伤

1、及时用冷水冲洗烫伤。

2、不要用冰块冷敷伤处。

3、不要在伤处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容易引起感染。

4、用干净的棉布包裹伤口。

5、伤口严重立即去医院。

擦伤

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

二次消毒如伤口无肿痛感染,2天后可用酒精棉球(红药水)再消毒伤口一次。

扭伤

早期将扭伤处垫高,采用冷敷、施压,避免患处活动。在伤后48小时内,不可对患部做热敷。冷敷可减轻肿胀,同时用绷带包扎压迫扭伤部位,不仅保护和固定受伤关节,也可帮助减轻肿胀。

骨折

开放性骨折可以用消毒纱布固定患处。注意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以免感染。

闭合性骨折折骨应先在受损部的两侧固定肢体。

烫伤

1、及时用冷水冲洗烫伤。

2、不要用冰块冷敷伤处。

3、不要在伤处涂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容易引起感染。

4、用干净的棉布包裹伤口。

5、伤口严重立即去医院。

外伤出血

1、如果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压迫伤口。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

2、如果出血不止应采取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止血。

宠物咬伤

应该及时清洗伤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如果伤口较深要想办法深入内部进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冲洗),尽量减少病毒的侵入。家长要记住,伤口的处理越早取得的效果越好。

溺水

救护者可将患儿的腹部置于自己的肩部,扛着患儿,让患儿头在前,足在后,快步奔跑,借跑步的颤动,让溺水儿童呼吸道内积水迅速排出。

若患儿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将患儿舌头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呛奶

平躺时发生呕吐,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

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1

误服药物

如果误服的是毒副作用很小的一般性药物且剂量较少,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大且有毒性,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误服腐蚀性较强药物,应迅速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误服强碱药物,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汁、桔汁;误服强酸,应用肥皂水、生蛋清,保护胃黏膜;误服碘酒等,应喝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中暑

1、立即将宝宝移到通风、阴凉、干燥处。

2、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松开衣服或及时给宝宝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风不要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3、用凉凉的湿毛巾冷敷宝宝头部,或给宝宝洗温水浴。

4、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家中必备急救用品

家中应常备有以下这些急救用品: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酒和75%酒精、2%红汞(红药水)。

12

  • 中毒急救
  • 灾难急救
  • 野外急救
  • 其他急救
  • 急救需知
  • 食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气体中毒
  • 其他中毒
  • 地震
  • 火灾
  • 洪水
  • 其他灾难
  • 车祸
  • 其他野外
  • 溺水
  • 雷击
  • 生活急救
  • 运动急救
  • 儿童急救
  • 老人急救
  • 急救护理
  •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专家谈急救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