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伟:如何安抚入园新生_健康室亲子专题
健康室首页健康问答
我的健康室收藏本页
白癜风 阳痿 早泄 血管瘤 牛皮癣 肿瘤科 前列腺炎 糖尿病 血管损伤 癫痫 男性不育 手足口病 子宫肌瘤 股骨头坏死 高血压 全部>>
提问

王晓伟:如何安抚入园新生

  来源:奶粉频道  编辑:健康室网

1、问:孩子入园已经四个月,期间有两个多月入园情绪和在园状态都还好。近一个月又开始入园情绪持续不佳中——每次,从起床开始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拖延去学校的时间,走到学校门口就开始哭,说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进

1、问:

孩子入园已经四个月,期间有两个多月入园情绪和在园状态都还好。近一个月又开始入园情绪持续不佳中——每次,从起床开始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拖延去学校的时间,走到学校门口就开始哭,说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进去。无论怎么告诉孩子:妈妈爱你,会准时来接你……都无效。孩子去的算总体偏传统体制的幼儿园,但老师还算尚可,现实我们无法选择更优理念的幼儿园,不知道如何安抚孩子接受幼儿园。

答:

这个问题,我们先一起 来分析一下。 1、孩子在家和亲人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 2、孩子适应一段幼儿园的生活后,在幼儿园的交往中,有没有发生冲突? 3、您是否有和老师沟通过孩子在园里的状态?

我们往往注重孩子的身体安全,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安全。孩子在与母亲分离一段时间后,情感上会产生一些焦虑,这个时候,容易比较黏妈妈,觉得在妈妈身边是比较安全的。

孩子在家庭里是一个自然环境,大多数时间是与成人沟通的,孩子的需求成人比较容易理解,并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幼儿园里的群体中,孩子入园初期,面对他(她)觉得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人,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不信任,不安全感。与小朋友之间会因为一些交往而发生冲突,内心会产生一种无助,对别人行为的不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不被别人理解,孩子会感到痛苦。 当孩子初次在交往中遇到这种情绪问题时,老师需要及时的去观察到,给予恰当支持与引导。 根据这位家长描述的问题,孩子入园已经4个月,对幼儿园的环境还是比较适应的。目前的情况有可能是遇到了交往的困惑,建议您去跟班级老师沟通。沟通后,再进行家园调整。如果孩子因为对好朋友的需求而发生的情绪问题,建议您可以创造机会,让您的孩子和他的好朋友来交往,孩子在与同伴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的交往技能会越来越成熟,孩子有机会获得理解别人想法的能力,获得对自我的良好认知和自我观点采择。 在这个帮助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保持耐心、平和的态度,和孩子一起来面对这个困难,对孩子是最好的支持。

2、问:

小朋友入园3个多月,我们邀请同班小朋友来家玩,丁丁手上拿的东西,朵朵都想要,抢不到,就用手拍打儿子的脸或身上。儿子就说:“妈妈,他抢我东西。”我说:“朵朵,那是丁丁的东西,你想玩就问问丁丁愿意给你不?”答:“不愿意。”朵朵就直接上手,儿子的表情很无奈。我如何处理比较好?其次,邀请小朋友到家来玩,该安排什么样的游戏让他们互动?我让他们一起踩绳子,2个人甩,1个人踩或者缠毛线,不过兴趣不高。

答:

从您描述中,可以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来找你,是需要您的帮助。您是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法,而没有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会导致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让孩子的冲突越深。建议您先让两个孩子表达各自的想法,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对方的想法,当孩子了解了别人的想法时,他才能做出判断,解决问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您可以到两个孩子身边,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先让抢东西的孩子进行描述,然后让求救的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当成人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时,再提出合适的建议。也可以跟孩子同情,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我知道你们两个都很喜欢这个玩具,那现在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思考,解决能力就会成长起来。 在幼儿阶段,孩子比较喜欢玩情景游戏,如果是在家里,给两个孩子创造一个共同工作的环境。家里的材料要丰富,可以给孩子准备材料,比如:积木、过家家的材料。在户外,可以一起爬山、野餐、郊游、跳蚤市场,一些可以很多家庭一起共同创造的活动,孩子能够参与到其中。 咱们芭学园1月20日下午培训中,志娇老师会详细介绍如何布置利于孩子发展的家庭环境,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家里,如何用环境和材料更好的帮助孩子发展。

续问:

如果孩子发生冲突之后,两个人一起在哭,甚至大闹很久,怎么处理?我的一次经验是,分开孩子,让他们各自把情绪发泄完(这个过程很长,半小时都有)。然后问他们,有什么办法你们两个都能玩到又不用打架。但感觉孩子很容易就陷到情绪里面,焦点不是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续答:

首先,成人要注意解决的方式,去倾听两个孩子。如果孩子已经陷入到很大的情绪里,先不要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会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宣泄完,问孩子:现在你们准备好解决问题了吗?在解决的时候,成人给予正向的引导,甚至有的时候,成人要做一些决定。

3、问: 我是太阳班成成妈妈,孩子2岁9个月入园,现在入园快3个月了,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但是这个月初,爸爸出国了(长期几年)。家里只有我和奶奶,我平时上班,奶奶接送孩子。现在成成在家里总会说找爸爸、找妈妈(我上班的时候),并且在家里一步也不离开奶奶,就连奶奶去别的房间,甚至同一个房间离开她的视线都要哭,去幼儿园也会和奶奶再见的时候哭。是不是严重的分离焦虑?该怎么办? 答:

成成妈妈,您是否很担心,爸爸出国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影响的?一般爸爸离开后,妈妈和奶奶对于这件事情是放松对待的,那么孩子的反映就不会很大。如果您担心的话,孩子就会吸收您的焦虑。目前成成的行为可能是您内心焦虑的投射。我建议您,和太阳班的主班马老师多沟通。

4、问: 孩子入园2年,早起还是会有情绪,常会说不想去幼儿园。今天她说她很疲劳,不想去幼儿园,语气非常坚决。我最后选择同意她的要求。但是,我有点担心,之前的经验,如果因为感冒等原因,请假一天或者几天,她会有很久的反复,会提要求不去幼儿园。我想问:去幼儿园是一个规则,但是孩子会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规则和自由独立之间如何去平衡?怎么在体谅孩子的情况下,去帮助她适应幼儿园?做到如爱和自由一书中说到的“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答: 在儿童入园期间,会因为一些身体原因,或者遇到困难,需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孩子会提出不愿意去幼儿园,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这样的情绪焦虑会生病。所以说,当孩子生病不是很严重,还是要持续的去幼儿园,持续入园,让孩子有时间去面对和经历困难,经历困难后,孩子的内心力量就会成长起来。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一直选择逃避,不面对,孩子的内心力量就无法成长起来。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支持孩子面对困难,并不代表不爱孩子。 自由和规则的界限在哪里?家长该怎么衡量?孩子想要的并不一定是他需要的,比如说,垃圾食品是孩子想要的,但是健康的身体是他需要的。当孩子哭闹的时候要吃垃圾食品的时候,我们要给还是不给?当你出现困惑的?成人先判断哪些是孩子想要,哪些是需要的?具体的内容可以在培训《如何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冲突》里有详细的讲解。5、问: 如果宝宝晚入园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别的小朋友排挤,这个问题一般要怎么处理呢? 答:

我们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受到排挤?孩子在入园初期,他对一些游戏的规则,并不熟悉,在直接进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时,有可能会破坏他们的游戏(比如:由于身体不协调,推倒了已经搭好的积木),他的行为不被其他小朋友理解。当小朋友想保护自己的工作时,就会拒绝新宝宝的加入。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交往过程。

我们成人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孩子的行为看待成排挤,孩子就会认为群体是不好的,不接纳他的,他的行为也开始排斥群体。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自私、不能融入群体、玩暴力游戏等等问题出现。 那我们怎么帮助孩子融入群体?成人要及时观察孩子的需求和状态,给予引导。比如说:我们让大孩子意识到,新宝宝的需求和工作状态。如:在芭学园的生活主题课上,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当新宝宝要加入我们游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孩子就会进行讨论。让大孩子们意识到小孩子的行为,并给与理解和帮助,这样小孩子能更快的融入到集体里。大孩子从中也能获得帮助别人、谅解别人的成就感。 在家里,建议您,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您的宝宝谅解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和群体的生活。另外,多增加宝宝和班级内小朋友交往的机会。20日上午海月琴老师的培训《故事怎样帮助孩子的发展》,您可以来听听,什么故事更适合您宝宝现在的状态,用故事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6、问:

女儿3岁2个月,12年9月入园,传统园。小孩入园前有固定的玩伴,入园后同班。入园后到现在,到小区一遇到不是他们班的小朋友,就说:我不跟你玩,还用手指着人家这样说,不知道应该如何纠正。就是好的同伴,发生争执后,也会这样,我们纠正很多次都没效果。该怎么办呢?

答: 我们还是要来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断出现这样的行为。 1、家长有没有太过于担心孩子这样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2、 孩子对于不熟悉的小朋友,是否会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3、有的时候,孩子会因为想引起成人对他的关注,就会采用成人担心的行为问题。 当成人太过于担心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就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如果在众人面前,您不断纠正和提醒孩子,会让孩子内心感受到不被尊重。接下来,成人要做的是,和孩子共情,事后,可以单独找孩子聊,为什么不愿意和那些小朋友玩。和孩子一起分析,他这样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同时,和孩子讨论出可以怎么做,对别人比较友好的行为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简介 换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健康XML 健康TXT 给健康室提意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室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经营许可证编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