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的孩子,你还好吗?_健康室亲子专题
健康室首页健康问答
我的健康室收藏本页
白癜风 阳痿 早泄 血管瘤 牛皮癣 肿瘤科 前列腺炎 糖尿病 血管损伤 癫痫 男性不育 手足口病 子宫肌瘤 股骨头坏死 高血压 全部>>
提问

离异家庭的孩子,你还好吗?

  来源:奶粉频道  编辑:健康室网

离异家庭的孩子,你还好吗?下面是专家做的一些调查的报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份沉重的调查报告 "对我市124例离异家庭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和适应状况调查显示,离异家庭青少年中不良心理、不良

离异家庭的孩子,你还好吗?下面是专家做的一些调查的报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份沉重的调查报告

"对我市124例离异家庭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和适应状况调查显示,离异家庭青少年中不良心理、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达72%;自卑、封闭、社交困难的发生率为40%;心情压抑、想结束生命的有30例,发生率为23%。随着社会离异率的上升,离异家庭青少年这一群体日益增加,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孩子在心理、个性、认知行为上出现偏差,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是一份沉重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个个真实的数字读来令人揪心,如何帮助他们走过人生的低谷,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已经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从1999年年底起,市第一医院和我市几所学校共同组成课题组,用了3年时间开展省级科研课题《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综合干预研究》。据了解,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无系统开始该项研究的记载。

2.教养误区困扰离异家庭子女

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离异家庭孩子发生心理、个性、认知偏差,记者采访了课题的组织者之一---嘉兴市第一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周敏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父母的错误的养育方式、监护父母的心理状况、亲子关系、孩子本身对刺激的消极应对方式等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在父母开朗乐观、关爱子女、积极与孩子进行交流的离异家庭中,孩子很少出现心理问题,而有些离异家庭父母采取错误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忽视型

离异后,有些父母自身难以走出家庭破碎的阴影,对孩子无法给予关爱;有的非监护父母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数年不探望孩子,拒绝支付抚养费;还有的父母索性将孩子丢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感受不到温暖的亲情,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对小 A来说,幸福的家庭生活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早在她还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异了,小 A长期跟随父亲生活,但患病的父亲却难以承担起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小 A的回忆里,母亲只剩下一个十分模糊的印象,多年来,小 A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孩子。在长期的情绪压抑之下,小 A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常常会担心周围的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难以对周围人产生信任感,甚至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溺爱型

"自从离婚后,总觉得没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自己欠孩子的太多。"对一些离异家庭的家长来说,这种负疚感总在心头挥之不去。于是,其中一些家长不由自主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说什么便是什么,孩子要什么便给什么,希望弥补曾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结果却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活着没什么意思,我常常想到死。"小 B的祖父母没有想到,自从儿子媳妇离婚之后,他们一向非常疼爱孩子,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但孩子却并不愉快。其实,在老人们过度的溺爱中,小 B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凡事很少为他人着想。在学校里,小 B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行使他与同学难以沟通,一旦与家长、同学产生一些小矛盾,情绪便异常低落,甚至出现厌世的想法。

恶劣情绪型

婚姻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即使是心理非常健康的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治愈心灵的创口,甚至需要外界的帮助。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习惯观念的影响,离异家庭父母因为情绪原因向周围的朋友、心理医生求助的很少,有些离异家庭的父母不但自身受恶劣情绪的困扰,甚至不自主地将不良情绪感染给孩子。"妈妈爱唠叨,总是不开心,常常批评我。"在小 C的脑海里,母亲总是与指责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自从父母离异以后,母亲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小 C平时难得看到母亲的笑脸,反而常常要承受母亲对自己的不满。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小 C的心情一直十分不好,喜欢呆在学校里,因为感觉在学校比在家开心一些。但是,恶劣的情绪使小 C无法专心听课,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反而迷上了打游戏机。

仇视对方型

有些离异家庭的父母在分手以后,不但彼此仇视,还试图将自己的这种敌对思想灌输给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不允许对方来探视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在夹缝中生活着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

自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以后,小 D的耳边总少不了母亲对父亲的数落与咒骂,尽管父母离异已有多年,但母亲始终都不能原谅父亲。小 D听在耳朵里,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父亲纵有千般不是终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时间一长,小 D的情绪变得十分压抑,以致影响到自己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对周围的朋友也缺乏信任感。

3.由关爱衍生的希望

"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产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来说,及时采取适当方式纠正心理偏差,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因此,当《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综合干预研究》课题最终被立项时,研究人员考虑最多的就是:用爱心为产生心理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托起明天的希望。

课题组在我市选择了30名心理卫生和适应状况不良的离异家庭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医学心理向学校渗透,个体心理治疗与学校支持系统设置、家庭辅导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有的患上了社交恐怖症,不敢与周围的同学、朋友接触,不敢说话;有的出现了适应障碍,长期情绪不佳,有厌世轻生的想法;有的表现强迫症倾向,常常反复地做某件事情。

心理干预是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的重要方式,对孩子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倾听他们的烦恼,解释他们疑惑,拓宽他们的视野,澄清他们因生活创伤导致的负性认知,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也积极参与,共同开展小型集体治疗和阅读疗法。对极个别症状较严重的孩子,医师还给予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我长大了!""我能行!"走进学校心理素质辅导课的课堂,看到这些原本因长期情绪抑郁缺乏自信的孩子敢于站在老师、同学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课题组的成员都觉得十分欣慰。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环境,老师、同学的积极关注和情感支持对于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效果。研究过程中,这些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行为训练,让这些孩子担任班级活动的组织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发言,组织他们参与演讲、歌咏比赛及旅游活动,同时物色品学兼优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对部分成绩下降的孩子,班主任还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他们补课。

由于许多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不良心理、行为与不良亲子关系、父母偏差性的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课题组通过家访、小型家长会等形式,在与家长建立良好联盟关系的基础上,对不良亲子关系和养育方式进行了恰当的纠正。"医院和学校搞的单亲家庭俱乐部让我学会怎样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是一名研究对象家长的由衷感慨。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成立单亲家庭俱乐部的设想,为离异家庭的父母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鼓励家长互相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就连一些不是课题研究对象的离异家庭的家长也纷纷慕名而来。

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机制解决,也许下面的一组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干预,作为研究对象的30名青少年学习成绩改善率达到57%,其中有17名毕业生参加了中考或高考,3名学生考取了大学本科,3名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3名学生考上了普通高中,6名学生就读于职业技术学校。在他们的面前,生活展开了美丽的画卷。

4.没有结束的课题

"我深刻体会到周围人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在每个人的鼓励下,我不仅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情绪也比以前稳定了,同学间交往也很不错,每个人都很照顾我,支持我。"

"现在,我的情绪稳定了,也知道如何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以前,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原来生活是这样美好。"

干预研究之后,不少孩子在调查表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那份真情令人动容。在日前举行的《离异家庭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综合干预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上,与会的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已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在提高离异家庭青少年心身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研究人员深刻地体会到,鼓励离异家庭父母走出心理困境,改善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解决许多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大多数离异家庭青少年都处于持续而复杂的适应不良状态,家庭破裂,情绪不佳,学习、社交发生困难等刺激接踵而来,许多孩子存在生活、学习双重的适应障碍,因此,对他们综合干预是一个长期、多层面的过程,也需要教育与卫生部门共同努力,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坚持对这一群体学生给予持续而切实的督导和扶持。而且,考虑到这些孩子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和防卫心理,只有建立在真诚关怀和情感支持基础上的综合干预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配合。目前,人们对心理障碍的认识不够,绝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干预,因此加强相关科普宣传也势在必行。

虽然历时3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们并没有觉得松了一口气,他们更关注的是,希望全社会共同关心离异家庭的孩子,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使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改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消极心理,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广告合作 网站简介 换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健康XML 健康TXT 给健康室提意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室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经营许可证编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