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乙肝病毒是否会终身携带?
更新时间:2013-06-14 18:01:13

导读: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传染性疾病,而不是遗传病。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而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乙肝病毒是否会终身携带?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传染性疾病,而不是遗传病。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及时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这样就不会被感染。而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乙肝病毒是否会终身携带?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极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小儿时期就已经感染。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乙肝病毒后不易清除,这种状态一旦发生,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医学术语叫做“免疫耐受性”,从而形成慢性携带。

乙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但不太妨碍细胞的新陈代谢,故不会直接引起细胞病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与免疫系统似乎可“和平共处”:病毒不引起肝细胞的炎症破坏,极大多数感染者能保持健康;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也容忍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这就是免疫耐受状态。

如果不能“和平共处”了,免疫系统就会攻击肝细胞内的病毒,同时也会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这样就会发生炎症。肝细胞受损后,本来存在于肝脏细胞内的转氨酶就进入血液,这时查肝功能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E抗原阳性(即所谓“大三阳”)的携带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也就是说,压制住了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攻击,这样,机体既不清除病毒,也不引发肝细胞病变,血清病毒水平很高却没有肝炎,转氨酶水平也正常。

乙肝病毒是否会终身携带?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耐受性逐渐消退,血液内的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逐渐降低,低到某一水平(约为1×104拷贝/毫升),E抗原的滴度也同时降低而转为阴性。因而,E抗原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幼儿期近90%,少年期约50%,青年期约25%,45岁后低于10%。

E抗原阳性期:高感染状态在一定时期是相当稳定的,E抗原和HBV DNA水平非常缓慢地下降,血清转氨酶也持续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病变。E抗原阳性期非常漫长,每年只有5%~10%携带者的E抗原阳性转为阴性,大多数人出现在40岁以后。

抗HBe(+)期:这一时期的大多数携带者已是感染的恢复期,病毒复制趋于静息,血清HBV DNA水平很低或不能检出。

E抗原已经转阴的携带者,表面抗原(HBsAg)要消失还得经过十几年,只有HBsAg消失才算痊愈。极大多数携带者经过漫长的感染期后,携带状态能自行结束。

因为时间非常漫长,有些人误认为乙肝病毒携带是终身的,其实可在生命的不同时期陆续结束感染。

慢性肝病毒携带者多数会逐渐清除病毒而缓慢恢复,大约有25%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某一时期会发病,慢性乙型肝炎几乎都是从携带者发展来的。

携带者不需要护肝药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没有病变,或仅有轻微病变,并不需要护肝药;当前国内外也还没有能消除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性的免疫调节药物。要想用某种药物清除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目前还没有这种可能性。政府已明令禁止在各种媒体中泛滥的治乙肝广告,但变相的广告还存在,请不要轻信。

携带者不要无端恐惧,你的熟人或父兄患肝硬化或肝癌,是因为存在不同的感染历程,只要你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不必顾虑与朋友交往,共餐、握手不会传染他人;结婚、生育,也不必犹豫,乙肝病毒的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然而,约25%的携带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肝炎活动,且不能预知这25%的概率会落到谁的头上,什么时候落到某人的头上,所以,定期检查肝功能是最重要的。

肝脏疾病有时比较隐蔽,有时会呈潜在进展,特别是E抗原阴性的感染者。只要你能定期检查,就不可能漏掉诊断。最重要的措施是:有病毒复制的每3个月、无病毒复制的每6个月检查血清转氨酶就可以了。怀疑有肝硬化者,每6个月还要作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

  • 健康体检
  • 人群体检
  • 分类体检
  • 体检常识
  • 健康自测
  • 疾病体检
  • 体检专题
  • 体检动态
  • 老人体检
  • 儿童体检
  • 亚健康体检
  • 入职体检
  • 出国旅游体检
  • 婚前体检
  • 特殊套餐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