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什么人不能吃荠菜
更新时间:2023-05-26 15:52:29

1、什么人不能吃荠菜

1、因为荠菜性凉,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尤其是大便不成形、经常便溏者。

2、荠菜性微寒,气血虚、宫寒者不宜多食。荠菜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孕妇多吃可能导致流产。

3、荠菜以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是高纤维蔬菜,营养价值很高,具有较丰富又比较平衡的营养成分。荠菜所含维生素C是大白菜的两倍多,含钙量是蔬菜中最高的,蛋白质含量超过了菜豆、大白菜和番茄,胡萝卜素的含量也很高。

2、吃虾应该注意什么 什么人不能吃虾

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海鲜,深受很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在过年期间,虾往往都是供不应求的地步。虾的营养价值也极其的高,有着丰富的蛋白质。那么本期的健康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什么人不能吃虾

1、哮喘患者。刺激喉及气管痉挛。

2、虾属于发性食物。子宫肌瘤患者不能吃虾、蟹等海鲜发物。

3、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应少吃海鲜,因为含碘较多,可加重病情。

4、平日吃冷凉食物容易腹泻和胃肠敏感的人应当少吃海鲜,以免发生腹痛、腹泻的状况。

5、痛风患者患有痛风症、高尿酸血症和关节炎的人不宜吃海鲜,因海鲜嘌呤过高,易在关节内沉积尿酸结晶加重病情。

6、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起疙瘩等等,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

7、孕妇和乳母应当少吃海鲜,因为目前我国海产品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含汞量普遍超标,而汞可以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和神经发育。

吃虾应该注意什么

1、莫吃虾头毒素多

小龙虾的虾头部分千万不能食用。专家提醒,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

一般说来,小龙虾的肠道等消化系统,往往容易聚集重金属,烹饪前应把虾线拉出来。虾背上的虾线,是虾未排泄完的废物,如果吃到口内有泥腥味,影响食欲,所以应除掉。

2、死虾和变质的虾不能吃

虾内含丰富的组胺酸,这是令其味鲜的主要成分。但虾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

还有,虾的肠胃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体内极易腐败变质。特别是随着虾死亡时间的延长,虾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

3、鉴别死虾有妙招

买小龙虾最怕遇到死虾,因为小龙虾死后腐坏得很快,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肠胃道感染性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烹调加工后的小龙虾端上来后,如果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深、壳身有较多黏性物质等现象,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死虾制作的。

4、虾不能和这些食物一起吃

虾不能与猪肉、狗肉、南瓜等同食。与葡萄、山楂、柿子之类的同食会导致头晕、恶心、腹泻等。龙虾还不可与鸡蛋等同食。吃龙虾就会很辣,很多人就喜欢在吃龙虾时喝点冷饮吃点冰的东西,这样也是不行的。

3、紫牙乌什么人不能带

紫牙乌任何人都可以佩戴,没有太多的忌讳,西方人认为紫牙乌具有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在中东,紫牙乌被选做王室信物。紫牙乌是石榴石的品种之一。颜色显紫红色,浓艳、纯正,透明度高杂质越少品质越高。它的折光率高,光泽强,是人们喜爱的宝石品种。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紫牙乌定为“一月诞生石”,象征忠实、友爱和贞操。

4、什么人不适合双眼皮吸脂

1、对于眼睛有炎症的人,是不适宜进行眼部吸脂的,如 结膜炎、 睑缘炎、严重砂眼者都应该等治愈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伤口感染。

2、眼部吸脂手术前应进行详尽的检查,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不应进行该手术,否则容易引发严重后果。

3、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期、妊娠期是不适宜进行眼部吸脂手术,应择日手术。

4、为了避免眼部吸脂手术时候凝血出现问题,手术前7—10天应停用类固醇激素和阿斯匹林等药物。

标签: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