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自学考试有哪些科目内容
更新时间:2023-10-24 13:46:07

  自考每次考试都是两天的时间,上午和下午各考一个科,也就是说一次性最多可以考4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学考试科目内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自学考试科目内容

  自考考试科目一般12-16门左右,专业不同,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一般自考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部分专业还有加考课程。本科还需要有个毕业论文和答辩要通过。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所有自考本科的同学必须要学习考试的课程,一般公共课要考3到5门课程,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有些理工类专业还需要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或者《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2、专业课程

  自考本科专业课程一般是8-10门课程。专业课程一般都是由各个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关的专业课。有些学校会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必修课程就是必考课程。

  3、换考课程

  换考课程为3至5门,换考课程主要是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弱,通过自学学习并通过考试难度大的学生。此类学生可以多考3-5门其他课程,来代替《英语二》的学分,以满足符合报考学校本科毕业需要修满的学分。

  4、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根据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不同,具体的实践课程也不同。主要有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相关专业课程技能考核、语言类的外语听说、计算机基础上机操作、设计类的设计作品提交等。

  5、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针对自考本科学生所考试的科目成绩全部达到70分以上的同学,可以申请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答辩成绩合格后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自考报名方式是什么

  自考生报名,需要通过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进行报名(或者省级招生考试网进行报名,各省市名称略有不同)。

  自考一般是网上报名,部分省市可能会有现场报名环节,届时可咨询自考报考所在地自考办即可。

  自考考试科目都考什么

  公共课

  考试科目数量:一般在3-5门左右。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自考必考公共课。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

  专业课

  考试科目数量:一般在8-10门左右,自考本科专业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其中还有学位课程专业课和非学位课程专业课,其中学位课程专业课一般要求拿学位的话其学位课程平均分或部分达到70或以上。

  换考课程

  考试科目数量:一般是考3-5门课程。换考课程是指英语自学难度大的自考生不考英语二,而多考几门其他课程替代英语二的学分。

  自学考试报名条件有哪些

  1、凡是中国合法的公民,不限制性别、年龄、民族还有现在的所持有的学历,都是可以参加自考的,到时可按照当地教育考试院的所规定好的时间以及地点去报名就可以了。

  2、报考自考本科的考生,报名自考时,需要携带好自己的专科的学历证书还有自己的身份证去自考的报名点去报名。因为有的本科专业与自己的专科专业不同,这个时候需要参加相关专业考试的课程。

  3、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想要报名自考本科要持有被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证书。

  4、有一些已经停考的专业,只有现在在籍的考生才可以报考,报考的具体事项要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报考。

  自考时间是几月份

  自学考试一年大概有2-4次的报名。大部分省份的自学考试安排2次报名考试,分别在每年考4月和10月各举办一次,考试形式为全国统一考试。

  其中广东省每年自考安排三次考试,考试时间为1月、4月和10月,江苏省每年自考安排四次考试,考试时间为1月、4月、7月和10月。

  自考报名时间一般在考试前的1~3个月左右组织,由各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实施报名、考试工作等。

标签: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