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具体流程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0-24 13:46:42

  自考报名分为预报名与正式报名两个阶段。预报名的考生选择专业时,必须仔细阅读报考必读中相关的报考说明,符合报考条件的方可报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具体流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具体流程

  1、登陆当地的教育考试院的网站。

  2、进入管理系统页面后,点击“考生入口”进入个人主页。

  3、按照要求输入自考准考证号、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进入。

  4、进入到管理系统个人首页后,点击分类列表“报考”项里面的“查看已通过课程”。

  5、这时右边首页会显示出自考考生目前已通过的笔试成绩和实践课成绩。

  如果无法进行网络查询,考生也可以携带自己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前往当地的自考中心进行查询。

  自考考多少科目

  自考专科一般有16门,自考本科有12—16门,还有专业决定的十几门课程,十三到十八门不等。主要还是由所选的专业决定自考本科有哪几门课程。

  自考本科开考科目一般包括四部分: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

  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

  自考是怎么进行学习的

  自考的学习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自学的,一种是机构学的,自己学习和机构学习都是可以的。自学的话就是自己学习的,需要自己买教材学习的,学习的难度会比较大的。

  自学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各举行一次,除此之外,又于每年1月、7月各增加一次考试。

  7月份的考试重复开考4月份自考中已开考过的部分课程;1月份的考试重复开考前一年10月份已开考过的部分课程,为考生增加考试机会,帮助考生尽快取得合格成绩。

  每年1月和7月增加的考试,称为增考。原则上增考只接受老考生报名,但是新生自愿要求参加增考也可以报名。

  收费标准为每门二百元。报名时间与4月、10月自学考试同步,上半年为5月25日一31日,下半年为12月1日一7日。

  自考的及格线和单科合格证

  自考课程考试合格者(所有课程都是60分为及格),考后一个月从自考办取得单科合格证书,自考考试科目一般10门以上20门以下,每一门考试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部分省市实施单科合格证有效期为8年)自考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门课程的考试,不限制参加考试的次数。

  自考申请学位时,一般院校对考试分数有要求。60分算及格,但对多数省份来讲,申请学位时,一般存在平均分在65分到75分不等的要求。自考考试次数原则上并没有要求,考生可多次考到适当的分数。

  自学考试学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报考,不考虑户口在异地报名。

  能遵纪守法、接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在报名期间直接到各地自考办报名。

  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即可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

标签: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