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产蛋鸡矿物质的需要量是多少
更新时间:2019-01-11 00:00:00

产蛋鸡需要的钙比生长鸡多出3〜4 倍,因为它除了维持本身的需要以外,还要形成蛋壳,蛋壳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蛋壳含钙量在39%以上。蛋壳重5。 18克,平均占蛋重9% 。如按蛋壳中含钙39%计算 ,一 个鸡蛋的蛋壳中含钙5。 18 X 39% = 2。

02克,产蛋鸡对伺中钙的利用率平均只有50。8%,要生产一个57。 6 克的鸡蛋就需要在词粮中供给钙2。02 X 50。8% = 3。98克。如果全年平均产蛋率为70% , 则平均每天应供给钙3。 98% X 70% = 2。 79克这是蛋壳中的钙,如果包括蛋黄与蛋清中含有微量的钙和每天母鸡维持需要的钙,约需3 克左右。

假设1。5千克体重的产蛋鸡采食代谢能为2。 75兆卡/千克的词粮,每天需要采食95克,则饲粮中钙的水平应为3。 16%。这是最低的水平。我国现在将含2。 75兆卡/千克代谢能的词粮要求钙的水平为3。 3 % 是合理的。随着鸡的日龄增长蛋重是逐渐增加的,蛋壳的重量也略有增加,但跟不上蛋重的增长。

所以蛋壳占鸡蛋的百分数是逐月下降,蛋壳的厚度是越来越薄,蛋壳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差。产蛋鸡词粮中钙的水平比生长鸡高4〜5 倍,比公鸡和停产的母鸡也高4 倍,所以一定要将产蛋母鸡和生长鸡分开饲养。对于公母鸡在一笼共同词养,要将词粮中钙的水平降到1。

5%以下,另外,补给粒状的石粉或蜗壳,任由母鸡需要时自行采食,这就避免了公鸡采食过多钙。采食粒状石粉或蝈壳,对母鸡蛋壳质量也有帮助。母鸡采食粒状钙后肌胃中消化较慢,可以在蛋壳形成期间源源供给钙到血液中去,补充了甲状旁腺自骨骼中动员钙补充血液中的不足。

鸡蛋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综合如下 一个58克重的鸡蛋含钙2。0克,瞵 0。115克,硫 0。114克,氯 0。088克,钠 0。073克,1 钾 0。067克镁0。027克,铁 1。1毫克,铜 0。067毫克,在蛋黄中含锰1〜4 毫克/千克。产蛋鸡磷的需要量与生长鸡大致相同。

近年对于磷的需要量没有什么改变,但是表示的形式有所不同,英国 ARC 仍沿用过去 的 有效磷。不论生长鸡、后备鸡、产蛋鸡和种鸡都是0。5%的水平。美国 NRC 则改为总磷,雏鸡要求高些,达到0。7%,后备鸡限量时降到0。5%,产蛋鸡则一律为0。

6%。在说明中则要求总磷的3 0% 必须来自无机磷,以保证有效磷的供给更能得到保证。笼养来航鸡存在一个蛋壳质量的问题,还有笼养鸡疲劳综合征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钙磷代谢上的问题,至今未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当卵进人子宫以后,蛋白内壳膜与外壳膜已经形成。

当渗人足够的子宫液后,蛋壳开始缓缓沉积,以后逐渐加快,这时需要的钙是很多的。血液中的钙源源供应到子宫,如果此时食糜已消化殆尽,血钙就降低,此时甲状旁腺就要从骨骼中动员钙进人血管以形成蛋壳,在骨骼中贮存的钙是与磷有一定比例的,动员钙到血液中来,磷也随着进人血液中,蛋壳形成时需要的钙远远多于磷,所以血液中磷的浓度急剧增加,磷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要限制这种动员钙的功能。

所以能够沉积到子宫内的钙是有限度的,当蛋重增大时,蛋壳就会过薄而易于破损。除了钙以外,磷和钠的水平也很有关系,磷的含量增加超过最高产蛋量的需要时,蛋的相对密度就会下降。加喂碳酸钠对蛋壳的品质有好的效果。以上所说蛋壳质量从钙、磷及钠所获得的提高都与磷的代谢有关系。

喂高磷词粮的鸡血磷升高,但补加碳酸氢钠后血磷含量则明显下降。高血磷降低了从骨骼中动用钙的能力。补加了钠,降低了血磷含量,则从骨骼中动员的钙就多了。在配合词料时,将蛤蛎粉粒代替石粉或碳酸钙对蛋壳质量有帮助。其原因是蛤蛎粉内含有钠,可以帮助降低血磷含量。

此外粒状的蛤蛎粉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速度慢一些。即使是夜间消化道内还能源源有钙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提高了血钙的浓度,减轻了完全由骨骼中动员钙的依赖的程度。笼养鸡疲劳症是骨软症的一种表现,也属于钙与磷的问题。在按照词养标准供给矿物质的产蛋鸡,即每日给钙3。

3〜3。5克、磷 0。6克、0。37克食盐,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生这种现象。NRC 和我国都没有公鸡的饲养标准,用母鸡料喂公鸡,钙的量太多,在公母鸡同栏舍饲养时应该将钙的含量降低到1。5%左右。另外给粒状蛤蛎粉或石粉,任由母鸡自由选食,可以获得满意的词养效果。

公雏比母雏生长快,蛋白要求稍高些,生长后期对能量的要求比母鸡多,相当于大鸡产蛋时的需要量,所以用母鸡料喂公鸡,当母鸡采取限量时公鸡则采食过量,于是发胖并出现脚疾而降低繁殖性能,终被淘汰。采用公母鸡分开词养方法,将母鸡的饲槽加一个喂食栅状罩,栅栏的距离为4。

1厘米,使母鸡可以采食到伺料而公鸡则不能吃到。公鸡则用专门的料筒饲料。

标签: 产蛋鸡 矿物 质的 需要量 多少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