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sai绘画入门教程
更新时间:2021-05-11 04:27:25

  1、从新建图像开始,根据你所绘图的用途来确定分辨率。

  2、这是界面介绍,建议亲自动手多去琢磨下。

  ①“旋转和放大缩小”以及“翻转”控制画布。对于我等右撇子来说右上角往左下角的线条绘画最稳定,旋转画布就顺手一些。另外大部分人画图会有不对称的问题,隔一段时间将画布水平翻转可以消除不对称以及视觉疲劳等问题。②“铅笔”用来画草稿和线稿,我用的是默认硬度设置(那四个黑块右端最硬左端最柔,默硬)。“画笔”主要是上色用,不习惯它变色的人可以把混色、水分量、色延伸这三项都关掉,还是不能适应可以用软头铅笔代替它。画笔的起笔压力可以调,默认50%。“橡皮”用来擦掉错误的或者画多了的部分。橡皮没有压力变化,这让我有点不满,擦细处请换用小橡皮。③“图层”是数码绘画基本概念,所有软件里都是一样用,高处的遮盖低处的。如果是带有白色背景的线稿可以放置在顶端把属性设置为正片叠底,别的属性倒是没什么用。“钢笔图层”是SAI的特色之一,本图层中的钢笔工具可以和铅笔一样直接画,可以调节锚点和线条粗细。不过较长的线条中曲线工具比钢笔工具更好用。④这个橡皮擦清除当前层上选区内全部的内容,没有选区的情况会清除当前层所有内容。要清理画糟糕的草稿请用此项目,而不是按DELETE或者扔进旁边的垃圾桶。⑤笔刷大小,铅笔常用的是起草稿的1像素,描线的9像素,画笔常用的是大色调50像素及以上,细部20像素及以下。

  3、首先建立新文件约600X800像素,如此小的草稿的尺寸看似不合理,其实非常实用,它可以避免我们陷入对细节的追求以及节约宝贵的电脑资源。

  使用1像素铅笔把自己想要画的东西画出来,然后在新图层上进行修改。对草图的修改主要是明确内容以及调整错误的结构,如果是比较难的动作这样的修改可能会重复两三次。蓬松的衣物根据人体结构草稿画在单独的草稿层上。

  在画身体的草稿的时候,正面向前就画出通过前胸的中心线,背面向前就画出脊骨线。肚脐一定通过正面中线,而胸分布在线的两端。

  构图中如果有超出画布的部位,可以用“图像”-“画布大小”暂时扩大画布,把多余的地方画出来。

  4、描线前在工具栏的“图像”-“图像大小”中对草稿进行放大。先把分辨率改成300,再把宽度设置为cm后调节为需要的尺寸,确定。A4纸的话宽可以是15~18cm,清理线稿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相当的耐心,描线稿时候的注意事项

  5、首先确立人物主要部位的大色调,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基本色调确定其相配的暗调和明调。不管我们所画的图是简单还是复杂,颜色都是遵循这一原则来使用的。在选择明暗色的时候注意使用轮形色盘和中间的方型色盘配合,而不是简单地拉动方块来选择较深或者较浅的颜色。

  先从肤色说起。确立基本色之后,肤色的阴影部分要选择稍微偏红一些的位置的深色,而且尽量不要离开方块的上边沿(要是你画的黑人就另说了)。

  在皮肤的暗部加入掺有灰色调的颜色会人使脸色发青,千万不要盲目地选择低处的深色。相对地,皮肤的高光处可以选择偏黄方向的靠近左上角的浅色,注意亮部用得不要多,不然皮肤会发出油光。液晶显示器给皮肤上色容易偏黄,可以对皮肤层进行整体矫正。刚开始画彩图的人喜欢把阴影色和中间色取得很接近,结果匀开后就没立体感。际上选色时大胆些效果比较好。上色的时候要注意光源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顶光。顶光的阴影出现在眼窝、耳内、鼻唇、下巴、锁骨附近这些地方。身体以及其它部分的阴影也要注意使用同一光源,投影全部向下,面积不要过大。衣服和发色的选择比肤色自由得多,除了基本的深浅选取方法,发色的高光部也可以依靠色轮增加变化。

标签: sai 绘画 入门 教程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