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产妇侧切伤口护理
更新时间:2021-05-29 13:08:26

   侧 切 产 后 护 理 需 注 意

  产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关键就是要保证伤口局部的干净和清爽。首先,在医院的时候,护士会每天两次为产妇进行阴部的冲洗,检查伤口愈合状况。由于产后恶露较多,这就要求产妇勤换卫生垫,回家后也可以用一些妇科消毒液,如皮肤康洗液或高锰酸钾等自行清洗,保证下体清爽,不要使伤口憋闷在潮湿、容易滋生细菌的环境中。另外,产妇可能会感觉坐卧时左侧伤口疼,那么就依照舒服的姿势,尽量不要直接压迫伤口。

  这里侧切的妈妈们要注意了,对于一般侧切的伤口的皮肤大概是3天后就能长好。但皮下组织、肌肉愈合后要与周围的组织重新生长在一起,软化到像其他组织一样的程度,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了。一般在产后42天检查的时候,妇产科医生会为检查侧切伤口愈合的状况的。如果在42天之内,侧切伤口出现红肿、流脓、裂开的情形,就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请医生诊治了。

  保持会阴部清洁

  不论是自然撕裂,还是切开的伤口,一般都可在3--5天愈合,每天要用温开水冲洗2次;为防止伤口污染,每次便后用新洁尔灭消毒棉擦拭冲洗外阴,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应该由前向后,还须再次冲洗;注意勤换卫生护垫,避免湿透,浸湿伤口。

  防止会阴切口裂开

  发生便秘时,不可进气用力扩张会阴部,可用开塞露或液体石蜡润滑,尤其是拆线后头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解便时宜先收敛会阴郁和臀部,然后坐在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会阴伤口裂开。

  坐立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既可减轻伤口受压而引起的 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错开;避免摔倒或大腿过度外展而使伤口裂开;不宜在拆线当日出院,伤口裂开多发生在伤口拆线的当天,回家后伤口裂开会给处理带来麻烦。

  避免伤口发生血肿

  产后最初几天,新妈妈宜采取右侧卧位,促使伤口内的积血流出,不致内积而形成血肿,影响愈合.也可防止恶露中的子宫内膜碎片流入伤口,日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待4--5天后伤口长得较为牢固,并恶霹难以流入时,便可采取左右轮换卧位;注意会阴切口的情况,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且越来越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及时进行处理。

  避免会阴切口感染

  在产后,新妈妈会出汗多、有恶露、阴道的伤口,在此恢复期,新妈妈就要注意生理上的卫生和保健,切不可拘泥于传统的观点。当伤口出现肿胀、疼痛、硬结,并在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缝线,以利脓液流出;局部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或用清热、解毒、散结中药煎液清洗伤口。

  小心护理水肿伤口

  伤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根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95%的酒精纱布或50%硫酿镁溶液进行局部热敷、湿敷,每天2次;n瞄时,尽量将臀部抬高一些,利于体液回流,减轻伤口水肿和疼捅。

  遇到侧切后的异常问题及伤口处理

  1、 伤口血肿:常出现在会阴切开术的2小时内,这也是为什么妈妈产后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的原因之一。发生血肿后的主要表现为伤口严重疼痛,肛门有坠胀感,此时 需要拆开、清除血肿、结扎出血血管、二次缝合,绝大多数伤口是可以正常愈合的。

  2、 伤口感染:感染的四大症状——红、肿、热、痛;有硬结、有波动感,挤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此时也需拆开缝线清创,再行理疗,或用1:5000高锰酸钾 (PP)温水坐浴;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3、 伤口裂开:有的在拆线后伤口裂开,如伤口新鲜,可能再次缝合,但多数处理方式与感染伤口相似。 了解了侧切的相关知识,可以消除您的担心和恐惧,只要注意产后的伤口护理,就会恢复如初。

标签: 产妇 伤口 护理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