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
更新时间:2022-04-02 14:46:17

  中医学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病具备五大优点:减少血压;平稳血压;降低药物使用量,在其中1、2级初期高血压病可停止服用药物;降低时节对血压的影响;降低病发症。

  从肝论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主症在肝,辨证论治为肝阳上亢,多涉及到心、肾。病性为本虚高实,标实则肝阳上亢,本虚为肾气虚。高血压病前期为肝阳上亢,进一步发展趋势至肾气虚,阴虚阳亢;到末期则阴损及阳,造成 心肝肾阴阳两虚。

  高血压病非常重视从肝论治,舒肝清肝火而不伐肝。医治常见天麻、钩藤搭配平肝潜阳;用龙胆草、山栀子、夏枯草、柴胡、黄菊花清肝火祛火;用杜仲、桑寄生、女贞子、枸杞平补虚。

  从血淤论治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在肝阳上亢、肾气虚的基本上普遍存有血淤证,临床医学多见病人出現舌色暗红色、舌有淤点。因而,除开常见的平肝潜阳、平补虚外,常再加活血化淤法。临床治疗,可依据辩证不一样,采用不一样的活血化淤治疗方式,如补肾壮阳活血化瘀、滋阴活血化瘀、行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活血化瘀等。

  服药工作经验及特性

  1.降血压工作经验方——茯苓天麻汤

  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郁金12克,夏枯草10克,山栀子12克,柴胡10克,杜仲10克,珍珠母12克。

  功能:平肝潜阳,活血化淤。

  方解:此方为天麻钩藤饮和葛根汤经加简化裁而成。天麻、钩藤平肝潜阳,药效偏降;茯苓生阳解肌,药效偏升,三药搭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既可使肝阳得潜,又不抑止肝火疏达,共为君药。夏枯草、柴胡、山栀子、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火祛火,定惊安神助眠;生杜仲平补虚,滋水涵木,提高平肝潜阳之效,共为臣药。赤芍、郁金行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通脉为佐药。

  适应证: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兼血淤证。临床医学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面部潮红眼赤,心浮气躁爱生气,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口苦咽干,舌暗红色,或有淤点,苔黄,脉细数。

  2.因人因为时易情绪服药

  依据年轻人、成年人、老人对高血压病辨证论治的不一样影响,调节高血压病治疗方式服药。青年人高血压病人,多肝阳上亢,兼肝火上炎,常见珍珠母名镇舒肝,用夏枯草、柴胡、黄菊花清泻肝火;中老年高血压病人,肾脏始衰,伴心魄心力虚损,在平补虚的基本上,重视养神阴、舒心神,常见合欢皮、五味子、川芎、酸枣仁、薏苡仁养神阴、舒心神;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肾脏已衰,肠胃消化吸收工作能力变弱。补虚,常应用女贞子、枸杞、墨旱莲补阴而不生湿之品,老年人便干便秘者可应用生湿的补肾壮阳之品,如熟地、生地黄等。

  服药重视情绪的调畅。针对经常生气的病人,重视舒肝理气,常见香附、柴胡、郁金;针对睡眠质量不好的病人,重视安神助眠定志,常见酸枣仁、五味子、夜交藤;针对心浮气躁爱生气的病人,留意名镇安神助眠,常见珍珠母、生石决明。

  依据当季气候特点,调节治疗方式服药。新春佳节留意护肝舒肝理气,常见柴胡、佛手、郁金、玫瑰;夏天留意化暑湿,常见藿香、香薄荷、佩兰、菏叶、竹叶、桑树叶;秋天留意滋阴,常见北沙参、麦冬;冬天留意温补阳气,常见高良姜、桂枝。

  3.高度重视心脑的维护

  医治高血压病,不仅要关心血压的减少,另外要关心心脑的维护,降低病发症,提升生活品质。高血压病的靶器官危害常以心、脑、肾主导。

  心脏维护:初期防止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总体目标之一。对高血压病人心脏的维护,在从肝论治的基本上,重视滋心阴、舒心神、活血化淤,常见五味子补心阴,紫丹参养心力并活血化瘀,酸枣仁、珍珠母舒心神,郁金、赤芍、玫瑰花活血化淤。

  心脑血管维护:高血压病靶器官的危害以脑卒中的发病率为最大。对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的维护,在从肝论治的基本上,常见活血化淤法,临床医学喜用神藤类药,常见络石藤与地龙、路路通搭配,并依据状况再加黄芩、北沙参等益气养阴之品,而成养血活血化瘀、滋阴活血化瘀之法。

  反复性高血压从痰瘀论治

  临床医学将接纳了最少3种降血压药物后,血压仍高过目标或是需要最少4种药品才能够控制其血压者,称之为反复性高血压。2008年英国心脏研究会初次发布的诊治建议中显示信息,反复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病人大约占20%~30%。且常合拼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症,其现病史长、病况繁杂,因此相对性于高血压病,反复性高血压更具备高心血管疾病病发风险性。

  反复性高血压的产生是在五脏六腑损伤,阳阴血气失衡的基本优势阳变化,痰瘀郁滞经脉而病发,其关键辨证论治是痰与瘀互结,郁滞经脉,主证是痰瘀互结。常见于高血压病2、3级,痰瘀多并存,眩晕不绝有。高血压病一般平肝潜阳,兼活血化淤可奏效,但反复性高血压终端设备辨证论治是痰与瘀阻碍经脉,许多脉压差大,平肝潜阳兼活血化淤基本辨治降血压没办法见效。要考虑到痰瘀互结证,痰瘀同治可能取效。

标签: 高血压 中医 辨证论治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