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二氧化碳浓度标准正常值 人体指标 达到多少人会窒息 如何控制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有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们处在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超标的话,是绝对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影响的,像现如今全球各地都处于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中,就跟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有关。那么大家知道人体指标二氧化碳达到多少人会窒息吗?要如何控制呢?且随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 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学者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因此可以说,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

  二氧化碳浓度标准正常值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正常的时候,它对人体无危害,那么,多大含量是正常的?一般在室内和大自然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是多少呢?

  在大自然环境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是0.04%(400 PPM),在大城市里有时候达到500 PPM。室内没有人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500到700 PPM左右。

  二氧化碳浓度人体指标:多少PPM对人体有危害?达到多少人会窒息?

  人体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非常敏感,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0.5%,就会导致人体的明显反应。如果我们短期处于二氧化碳过高的房间里,二氧化碳对我们的身体会起到以下影响:

  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1000 PPM)时,人们会感到沉闷,注意力开始不集中,心悸。如果在不透气的卧室里二氧化碳达到1000 PPM,而我们连续睡觉8个小时,早上起床时我们会感觉没有休息好,不想起床。如果办公室的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000 PPM,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会下降。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00-2000 PPM时,人们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两个人在密闭的卧室里睡一个晚上,二氧化碳的浓度很容易达到2000 PPM,办公室的空气中CO2浓度达到2000 PPM时,员工们会感觉很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超过了2000 PPM后,我们甚至不想继续工作,思考能力明显下降。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000 PPM以上时,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有人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一定会提高,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如果想要意识到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晚上睡觉前可以试着在头上蒙好被子:不过一分钟我们一定会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最大原因并不是因为氧气少了,而是因为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危险水平。

  短期处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环境中,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我们长期居住和工作在二氧化碳过高的环境,它会对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

  如何控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为了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最简单的就是打开门窗多通风。不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限,但是人多了以后,将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那么,人们可以选择在室内养绿色植物,不过,白天的时候放到窗边,晚上要从屋里挪走,不然反而会增大二氧化碳浓度。

  而不开窗的情况下,想要有效解决室内二氧化碳的问题。或许应该依靠专业的二氧化碳处理器,从室外吸收新鲜空气并过滤污染物,调温后提供于室内,再以挤压的方式把室内的污染空气排出,能够保证室内有着充足的氧气,同时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标签: 二氧化碳 浓度 标准 正常值 人体 指标 达到 少人 窒息 如何 控制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