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2022什么时候天气开始回暖 天气回暖一般在几月份
更新时间:2022-02-12 10:52:54

  导语: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但是春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季节,尤其是春天的天气变化多端。不过初春过后一般天气都会慢慢回暖。那么,2022什么时候天气开始回暖?到底天气回暖一般在几月份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2什么时候天气开始回暖

  2022三月天气开始回暖。一般3月22日也就是春分过后就不会再冷了,因为这时候太阳的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移动了。冬天低温天气要持续到3月中旬之后。在中国因为地域辽阔的关系,所以不同地区,其寒冷结束的时间不同,一般由南至北,暖和时间会越来越晚。其中,最南就没有寒冷的时候,而最北则5月之后才了能暖和。

  天气回暖一般在几月份?

  南方的话一般三月左右就暖和了,但是北方地区至少要到清明前后气温才开始转暖。此时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而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就连我国北方,气温回升也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10℃-15℃。

  清明节气

  关于春季的介绍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

  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对于一些地方来说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长江以南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流域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以气温的高低变化作为四季划分标准,即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什么是“春捂秋冻”?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

标签: 什么 时候 天气 开始 回暖 一般 月份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