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瑞丽江是界河吗 瑞丽江是不是界河
更新时间:2022-03-14 16:05:49

  导语:瑞丽江别名是叫南卯江、龙川江、麓川江等,这是云南省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那么,大家清楚瑞丽江是界河吗?瑞丽江是不是界河?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瑞丽江是界河吗

  瑞丽江是界河。瑞丽江是中缅两国的交界。瑞丽江灌溉了中缅两国数以万计的土地,哺育了数百万的人口。它的一侧靠近昆瑞公路,那里有着许多的橡胶树和香蕉树,以及满山遍野的木棉树,染红了整个山谷。另一侧则是形态各异的悬崖峭壁。

  在瑞丽江的对面是两座缅甸城市:南坎和木姐。南坎和木姐这两个词取自傣语里面的意思。南坎指的是淘金之地,也指富庶之地。姐指的是城镇,木指的是帮会。木姐则可以将其理解为各种帮会各种商业贸易聚集之地。

  瑞丽江的起源地在高黎贡山西侧。瑞丽江有20余公里是属于中缅两国的界河,它流经腾冲、陇川、梁河等县,经畹町、瑞丽等地,最后注入了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它在云南境内有53公里,是云南十分重要的亚热带长河流。

  瑞丽江名在中国的演变

  唐代以前,该江不见史籍记载。唐朝疆域图上,见有丽水之名,(唐)樊绰《蛮书》载有“丽水”一名,吾师方国瑜先生考释说:“丽水,即今之伊洛瓦底江。”元代,作为行政区划名称麓川路(其地为今德宏州瑞丽、畹町、陇川及梁河、潞西南部一带地)出现的同时,流经勐卯(今瑞丽)的这段江,首次被单独称为麓川江。明代,丽水一名变成了大金沙江;与此同时,该江的重要支流今瑞丽江的名称,则被分为上下两段标名,上游标龙川江,下游流经勐卯一段仍标麓川江。清代,对该江只标龙川江,似因麓川政权已不复存在,麓川江名也随之而消失。而龙川江一名却一直沿用至今。周裕《从征缅甸日记》中,则记录为“勐卯江”。以上是明清史籍对该江的记载,可知麓川江-龙川江-勐卯江,是一江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

  根据英国人历史著作《缅甸史》蒲甘王朝(1044-1287年),地图标注有“龙川江(瑞丽江)”;禅族统治时代(1287-1531年),地图标注有“伊洛瓦底江(瑞丽江)”其上游标注“龙川江”;东吁王朝(1531-1752年),有龙川(shweli)(亦译瑞丽江)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瑞丽江”(即丽水)及“龙川江”名的标注,和我国史籍对该江的称呼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括号内则称瑞丽江。“瑞丽江”名是否当启用于中国元代末,在缅甸人自己的称谓中就已经出现,仅据此书,不能肯定;但比我国的文字记载(光绪年间)先出,是无须怀疑的。到了现代,缅甸交通图把该江标注为(shuiyimi),汉语音译即瑞丽江。

  今天瑞丽江分段江名。瑞丽江上游称龙川江。《腾冲地名志》龙川江概况说:“据腾冲地方志载,又名麓川江。麓川,明代指瑞丽、畹町一带地区为该江流域,因称麓川江,后以形状及谐音取名龙川江,亦称龙江”。“龙川江由北向南流经腾冲县全境,一支包括西沙河、明光河等。干流上游小江源头来自界头的龙洞水,自北向南沿高黎贡山脚直流下,以高黎贡山降水积雪补给来源,瑞滇河,明光河也是水源的主要补给区,龙川江在腾冲境内全长193.3公里,……流入龙陵、潞西。”这是瑞丽江上游龙川江在腾冲县境内的主要情况。

  龙川江出腾冲县界,经龙陵、陇川,梁河至潞西遮放汇入芒市河,流经遮放境内的一段又称遮放河。龙川江从源头至芒市河汇合处全长286.3公里。从瑞丽江大桥起,经瑞丽坝子,到弄岛的永棒旺附近汇入南碗河,穿谷而出流经缅甸中东部,在伊尼瓦附近汇入伊洛瓦底江,按历史习惯,把这一段称为瑞丽江。瑞丽江大桥至南碗河口的一段长约70余公里,在中国境内约44公里,流经中缅两国村寨之间,除有的地段系中缅两国界河外,其余在缅甸境内。自南碗河口至伊尼瓦下游一段长约200公里,全在缅甸境内。

标签: 瑞丽 界河 是不是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