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2022年深圳高温补贴标准 2022深圳的高温补贴有几个月
更新时间:2022-06-24 17:28:53

  导语:每当到了盛夏时节,室外温度是非常高,对处于高温环境作业的职工,企业是会发放高温补贴的。那么,大家知道2022年深圳高温补贴标准是多少?2022深圳的高温补贴有几个月?一起来看看。

  2022年深圳高温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每人每天6.9元。发放时间为6月至10月。

  据悉,从6月起,深圳市用人单位要按规定给高温作业劳动发放高温津贴,今年发放标准和往年一样,仍为每人每月150元。违规用人单位将面临最高1万元的罚款。

  对用人单位违反相关规定,未向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将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高温津贴发放双方存在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深圳的高温补贴有几个月

  深圳的高温补贴有5个月。

  深圳的高温补贴有几个月是当下很多人都有的疑问,就小编了解深圳高温补贴共有五个月。发放时间比大部分省份要长。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制定了高温津贴标准,其中有14个省份按月发放,14个省份按天或小时发放。多数省份高温津贴发放的时间为6-9月,仅发放4个月,而我省高温津贴发放的时间为每年6-10月,共发放5个月,发放的月数仅少于海南、重庆。广东省每人全年共可领取补贴750元。

  发放高温补贴有哪些注意事项?

  1、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2、高温津贴属于劳动报酬(工资)的组成部分,该发而不发属违法行为。

  3、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工作。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4、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也就是说中暑也是一种职业病。享受工伤待遇必须先去认定。

  高温如何养生

  1、忌快速冷却

  外出归来,不要立即喝冷水,直接吹空调风扇,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细管迅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造成脑血管收缩,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空调室内外温度不易过大

  炎热夏季,很多人白天夜里都喜欢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很容易伤了阳气。要注意室内外空调温度不宜过大,尽量保持十摄氏度以内。并且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

  3、要多饮水

  高温出汗多,要多饮水,可适当饮用淡盐水,少量多次才能预防中暑。引用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可有效起到解暑解渴的效果。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4、饮食清淡

  饮食要清淡,暑天饮食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多吃西瓜、梨子等应季水果,用以补充必须维生素。菜方面苦瓜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可适量食用。

  5、讲究”热养“

  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热养“才健康,温中散热才可取。不要过于追求清凉,冲热水澡,喝热茶,利于汗腺排汗,达到散热的效果。

  6、注意皮肤晒伤

  高温外出,因高温日晒而导致皮肤发红、干疼时,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可涂一些皮肤软膏缓解症状。

标签: 深圳 高温 补贴 标准 几个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