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谈谈“重治疗,轻康复”的意识误区
更新时间:2022-08-12 11:14:56

  相信每一位患了癌症的朋友都希望能尽快恢复健康,摆脱病魔的折磨。然而,当我们在医学研究领域内穷尽一切寻求解决之道时,又时常感到无奈和无力。癌症作为困扰了人类数世纪的难题,尽管在防治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但癌症作为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之一,仍然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围绕着癌症治疗和康复的各类手段、方法、药物和保健品常常令人眼花缭乱。有些人选择西医治疗,排斥中医;有些人选择中医治疗,畏惧西医治疗的副作用;还有的人病急乱投医,钱花了不少,却落得人财两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看似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完成手术或辅助化疗后发生复发、转移甚至病情急转危及生命?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些中晚期癌症患者却能够带瘤长期生存并且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呢?作为一名肿瘤科大夫,我常常思索这样的问题。固然,癌症发现的早晚、治疗方法的及时得当、肿瘤病理类型及其恶性程度、癌细胞耐药、患者年龄等等多种因素与肿瘤的转移、复发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呢?有没有其他的因素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了治疗上,而忽视了癌症患者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呢?比如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心理状态、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等。

  有人说:“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败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到癌症康复中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在癌症的转归中发挥着药物治疗以外的重要的作用。

  目前,“重治疗而轻康复”是很多癌症患者的意识误区。为什么这么说呢?癌症确诊后,患者和家庭常常陷入悲伤、焦急、恐惧中,急于找专家寻求治疗方法,一旦确定了治疗方案,立刻把精力和体力投入到治疗中,奔波在家与各大医院之间,这个时候,医生仿佛化身为“拯救者”,患者把治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专家身上,常有患者认为:“只要见到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我的病就好了一半,治愈就有希望了!”;在手术后或放化疗中,家人往往不惜财力购买各种滋补品和食物以帮助患者恢复因治疗造成的身体损伤,不管患者爱吃的还是不爱吃的,一股脑地摆在患者面前,患者除了吃药,还要把胃腾出地方来盛放各类滋补品,如果本身就肠胃虚弱,哪里还有胃口吃得下饭呢;而一旦发现了转移或复发后,患者除了从医院途径再次寻求治疗方案以外,变得很容易被各类打着“抗癌”旗号的保健品或“XX疗法”所打动,一门心思想要寻找 “特效药”……那么病情稳定,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又是怎样看待康复因素的呢?我们在门诊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45.5%的患者完全不了解肿瘤康复的概念和意义;在药物、专家、体能锻炼、饮食、家庭关系和支持、心理、金钱、朋友、社会支持和营养保健品这十种康复因素中,“专家”位居首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将药物治疗排在肿瘤康复方法中的第一位,可见,寻求名医名药仍然是康复期患者追求的目标。从以上这些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从癌症发病到各个治疗阶段,“治疗”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各种规范化的治疗手段是肿瘤治疗所必需的,但在医院治疗的结束绝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许多肿瘤病人经过了手术、放、化治疗后身体损伤较大,免疫功能失调,此时身体内残存、潜伏的肿瘤细胞容易死灰复燃,引起复发、转移,常成为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便肿瘤患者顺利度过了“手术关”、“化疗关”、“放疗关”,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巩固疗效,那么就无法有效地抵御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因此,对肿瘤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是必需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没有康复的肿瘤治疗不是完整的治疗。

  恶性肿瘤可以直接侵害人体的脏器功能,引起疼痛、憋闷、咳嗽、厌食、呕吐、腹泻、失眠等各种症状。同时,恶性肿瘤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程度不同的创伤,而且,不仅仅是针对患者,还常常对整个家庭构成压力,让人易于陷入痛苦、悲伤、焦虑、抑郁等情绪中。很多癌症患者患病后情绪变得古怪,爱发脾气,有时为一点小事悲伤哭泣,常常弄得家人不知所措;有的患者会产生自卑或罪责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变得封闭,不爱与他人交往。而家属有时也会因为奔波、劳累、委屈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责任而容易变得性情急躁或悲观,不良情绪的积累偶尔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一触即发。这些心理状态和家庭环境其实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不利的。这些还仅仅是癌症作为疾病本身对身心的双重创伤,接下来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所产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则对癌症患者和家人产生新的拷炼:如何应对术后的身体恢复?如何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如何让患者吃好睡好,减少癌症和各种副作用对身体的消耗?如何改善患者的体质?在西医治疗告一段落以后,又该如何调节免疫功能?如何增强身体抵御癌症转移、复发的能力?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宁的家庭康复环境?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如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如何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中、西医的治疗都不理想,如何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痛苦少一点,幸福满足多一点?……如果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在治疗上,恐怕很难解决上述问题。那么医学除了治瘤子,还有没其他的好办法帮助患者和家人从癌症的阴霾中走出来,让患者活得更好呢?有,就是癌症康复医疗。

  癌症康复就是对癌症患者因癌症本身或治疗的副作用、并发症所导致的功能异常,躯体残疾以及心理障碍等,通过综合的肿瘤康复指导或治疗,促使患者在躯体上、生理功能上、心理上、社会及职业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癌症康复通常采用多种医疗或非医疗手段,促使病人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尽可能地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工作中去。癌症康复的最高终极目的是使患者远离癌症,恢复健康,享受生活。而癌症康复最现实的意义是帮助癌症家庭和患者面对疾病,调适心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改变既往对癌症及其治疗的认识,从生命的高度实现人身心灵的全面改善。

  癌症康复医疗与传统癌症治疗所不同的是更强调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通过意识带动行为,通过行为改善身心。癌症康复首先是适合个体情况的康复医疗,此外还常常与群体医疗活动相结合,不仅有临床专业医生和专家团队的参与,还融入心理师、营养师、运动教练、患者、家属、社会工作者等,共同组成联盟战线,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灵活的教育方式与中西医综合治疗结合起来,在癌症确诊后的各个治疗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肿瘤医疗不敢称之为完美,但至少是完善的。

  作为肿瘤专科医生和癌症康复工作的参与者,我们看到了那么多肿瘤患者康复后的改变,实践证明,癌症康复医疗不仅是癌症患者和家属非常需要的,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特别想对癌症患者们发出肺腑之言:迈出康复的第一步就是改变意识,从现在开始,关注治疗,更要关注康复!我们也真诚地对从事癌症医疗工作的同行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出唿吁:癌症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共同关注癌症康复,把更多资源投入进来,就一定能为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得了癌症怎么办?

  首先,病人和家属不要惊慌,要有镇定的精神情绪,因为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或是可以带瘤生存的。

  其次,要进行系统的科学治疗,切忌有病乱投医,钱财的损失是一方面,关键是不要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最好到肿瘤医院或有肿瘤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去治疗。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咨询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中医科等科室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要进行规律的随访,定期复查很重要,很多肿瘤在早期转移或复发后仍可得到有效的治疗,获得长期生存。

  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保持乐观精神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态度,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抗病因素。可通过与自己信任的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处理不良情绪或某些潜在的心理影响因素。在生活方面要戒烟、戒酒、戒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结合身体情况,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咨询专业营养师可获得科学的营养建议,通过饮食或食疗改善体质,满足不同治疗阶段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通过向有资质的中医肿瘤医生咨询获得中医药调养和滋补建议,避免滥服保健品造成身体和经济的损失。亲人和朋友要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充满爱的生活小环境,如家庭和睦温暖、人际关系融洽等,使患者从精神上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激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佳的方法是向专业的癌症康复机构咨询,通过癌症康复医疗团队获得更加全面、科学和细致的帮助。

标签: 谈谈 治疗 康复 意识 误区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