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双剑合璧治疗肝硬化大出血
更新时间:2022-08-12 11:15:1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且易复发。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是内镜下组织胶注射套扎治疗+心得安药物治疗,属于一种断流方法,多需进行数次,每次费用在1~2万左右。部分患者效果不好或难以耐受,或者合并腹水难以消退,选用TIPS分流减压可能更有优势,一般一次治疗即可,费用在3~5万左右。总的来说,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费用也相差不多。

  我科最近和放射科联合,为一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内镜联合TIPS治疗,分流+断流双剑合璧,效果良好,为同济近20年首例,报道如下:

  患者汪某,女,46岁,因呕血黑便两天于2013年9月10日由外院转入我科。既往发现不明原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年。

  入院查体:BP 130/93mmHg,HR 70bpm,神志清楚,贫血貌,巩膜不黄,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无特殊。腹稍膨隆,未见明显静脉曲张,肝脏肋下未触及,脾大平脐。全腹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主要实验室检查(2013.9.10):

  血常规:WBC 2.4x10*9/L,Hb 73g/L,Plt 36x10*9/L;

  血生化:ALT 8U/L,TBil 8.6μmol/L,TP 60.1g/L,ALb 30.4g/L,Tchol 2.82mmol/L,血氨 142μmol/L;

  凝血功能:PT 16.7s,APTT 41.9s,凝血酶原活动度 62%,INR 1.36;

  输血全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丙肝抗体(-);

  自免肝全套:抗核抗体(弱阳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

  麻醉胃镜(2013.9.11):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红色征,食管曲张静脉见多个血栓头,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脉多排CT成像(2013.9.12):肝硬化,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见异位曲张静脉及其他分流道,腹水。

  患者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脾功能亢进,Child-Pugh评分8分。入院后予以补液、输血、抑酸、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护肝、预防感染、支持等治疗。患者于9月18日再发呕血,行急诊内镜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并予以积极药物治疗,患者出血停止。考虑到患者短期内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腹水,且心率大都维持于60bpm左右,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再次出血后Child-Pugh评分10分,外科手术风险大。遂于9月25日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于肝右静脉和门脉左支植入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术后见胃冠状静脉曲张明显好转。术后予以降氨、抗凝等治疗,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恢复半流质饮食后出院。现随访一月患者未再呕血黑便,腹水消退,精神状态好,能从事家务劳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首要并发症,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推荐此类患者首选内镜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预防再出血,难以控制者建议使用TIPS治疗,急诊和肝功能差者外科手术风险较高。与内镜治疗相比较,以往TIPS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再出血率低(18.9% vs 46.6%),肝性脑病发生率高(34.0% vs 18.7%),二者生存率近似(27.3% vs 26.5%)。因此TIPS于2009年被列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线治疗。

  2010年6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且肝功能为Child-Pugh C或B级的患者,内镜止血后72小时内早期TIPS治疗(使用覆膜支架)能显著降低出血控制失败、复发出血及死亡的风险,而不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或使原有肝性脑病加重。另外,随着现在广泛采用覆膜支架,支架两年通畅率已由原来的30%左右提升至80%以上,极大改善了TIPS患者支架易堵塞的问题。因此,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且肝功能为Child-Pugh C或B级的患者,TIPS有希望成为一线治疗方案,而不再仅仅“观望和等待”,等到内科保守或内镜下治疗无法控制时才行TIPS治疗。另外,对于肝硬化异位曲张静脉出血、难治性腹水,TIPS是首选治疗。TIPS还可用于难以控制的急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胃窦血管扩张、难治性肝性胸水、肝肾综合征等。联合内镜治疗技术、个体化选择合适病例,可能是未来TIPS的发展方向。

标签: 合璧 治疗 肝硬化 大出血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