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更新时间:2022-08-12 11:16:58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6位。鉴于其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临床上得到诊治的多数已经是中、晚期患者。而早期食管癌与中、晚期食管癌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差别。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现就食管癌早期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1、X线钡餐造影或气钡双重造影

  X线钡餐造影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显示食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发现早期微小病变尤为敏感。造影不仅能较好地显示出黏膜病变,肿瘤长度,还能动态观察管壁的运动状态,显示食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早期微小病变,通过多方位仔细观察黏膜皱襞改变即可明确显示病变所在,但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仅为42.0% ,因此,诊断早期食管癌尚不能单独依赖X线检查。

  2、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

  食管拉网法因其简单实用、准确性高,一直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普查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其特异度可达99% ,敏感度为44% ~90% ,随着液基细胞学和细胞学自动分析系统的应用,食管拉网法诊断食管癌的敏感性有所提高。但由于此法使受检者较为痛苦,难以在一般人群中作为普查手段开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现,在高发区食管拉网方法的受检率越来越低。且与内镜检查相比,前者的漏检率为30% ~50%。因此,近年来内镜检查正逐渐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

  3、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电子内窥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癌肿,较直观地观察黏膜改变,并能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现今食管癌的主要确诊手段,其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可达70.0% ~90.0%。但缺乏对食管检查的整体观,不能直观显示食管管壁的蠕动、扩张等形态以及管壁边缘改变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提倡应用色素内镜或超声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以期提高镜检的敏感性及准确率。随着其他技术与内镜的结合, 产生了一些新的检查方法, 明显提高了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3.1、超声内镜

  近年超声内镜检查( EUS)已应用于早期食管癌诊断,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镜与超声技术结合为一体的检查方法,其安装在内镜远端的探头可直接接触病变区, 不仅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改变, 而且又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 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EUS可分辨食管壁的5层结构,判断食管癌的浸润层次,向外扩展深度以及有无纵膈、淋巴结或腹内脏器转移等,从而提高内镜与超声的双重诊断水平,有研究表明,EUS用于判断食管癌尤其是早期癌的浸润深度优于CT,它们的准确度分别为89% ~92%和59% ~60%。

  3.2、色素内镜

  色素内镜是日本学者首先将碘染色( Lugol液) 用于诊断早期食管鳞癌。Lugol液对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染色, 主要是依据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中的糖原遇碘后呈棕黄色, 而癌和不典型细胞中糖原含量消失或明显减少, 碘染后呈碘的原色或不同程度的淡染, 境界常常十分清楚。在不着色区进行活检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综合应用碘染色和活检的敏感度为95% ~100%, 大大降低了漏诊率。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其色调、深度、视觉的感观性状和边缘状态等将不着色区的彩色图像特征等特征来判断癌变程度。 但禁用于碘过敏者,另外, 少数人可引起胸骨后疼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3,1,1、卢戈液染色法

  日本学者首先将卢戈液染色用于诊断早期食管鳞癌。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糖原,与卢戈液接触后可呈现棕褐色,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内由于糖原含量减少或消失,遇卢戈液后染色较浅或不染色,境界常常十分清楚。此法可以提高内镜医生取材的准确率及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3.1.2、亚甲蓝染色法

  与食管鳞癌比较,亚甲蓝染色主要用于食管腺癌的早期诊断。基本原理是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不摄取亚甲蓝而不染色,但可被肠化细胞和柱状细胞摄取或与糜烂、溃疡、癌表面的白苔和坏死物质结合而染成蓝色。

  3.1.3、双重染色法

  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双重染色法主要有:美蓝2卢戈液染色法和甲苯胺蓝2卢戈液染色法。美蓝使食管癌染成蓝色,卢戈液则不染色,故蓝色区为恶性肿瘤,棕褐色区为正常食管黏膜,介于两种颜色之间为癌肿浸润区。甲苯胺蓝2卢戈液双重染色,对于评价病变的浸润深度有一定的意义。当病变局限于上皮层时染色为淡蓝色,病变浸润到黏膜肌层时染色为蓝色,病变浸润到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则染色为蓝黑色。可见,内镜下双重染色法有助于早期食管癌、浅表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3.1.4、激光荧光检测法 患者口服或注射荧光物后,用一定波长的激光通过内镜进行观察,若组织中有肿瘤则可出现荧光,使病变组织清晰显示。常用荧光光敏剂有血卟啉衍生物( D) 、吖啶橙(AO) 、甲基蓝染料等,常用激光有Ar+ 、Kr+ 、N2或Xe+等。荧光技术对癌前病变、原位癌、黏膜下癌及多发病变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其敏感度不如色素内镜,在溃疡和炎症性病变容易出现假阳性,且其分辨率较低,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

  4、CT 、MRI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CT及MRI检查有助于显示食管管壁的厚度,壁内浸润范围、周围组织累及程度和转移等 ,但无法观察黏膜病变及管壁蠕动,故一般用于筛选后的需确定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的补充检查。

  5、分子水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如何针对食管癌正确选择合适的标志物或标志群,是早期诊断食管癌的关键。研究发现可能与食管黏膜恶性转化相关的基因主要有p53、cyclinD1、p16、Ras基因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检测方便, 对患者创伤小, 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等特点, 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如AFP、CEA等在肝癌和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在食管癌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有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癌胚抗原(CEA)、抗p53 蛋白抗体( p53-Ab) 、糖链抗原19-9( 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A21-1)等已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 食管癌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但目前缺乏简单有效, 尤其是适用于人群普查的诊断方法, 所以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任重道远。而血清标志物由于其简便、基本无创, 如果在准确性上能有所突破, 可能会大幅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率, 最终实现降低食管癌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标签: 食管癌 早期 诊断 方法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