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有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有哪些基本知识?
更新时间:2022-08-12 11:17:4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并以慢性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的不明原因的疾病。

  发病机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历四个典型的发展阶段,Ⅰ期是正常的胆管发生糜烂伴有片状炎症及间隔和小叶间胆管破坏,也可发现肉芽肿。Ⅱ期接着发生胆管增生,门管区开始被破坏,炎症向肝实质扩散,胆管大量增生,门脉周围纤维化形成。Ⅲ期胆管增生及炎症程度降低,纤维条索与门管区相连,Ⅰ带内出现明显的胆汁淤积和Mallory玻璃样变。Ⅳ期出现坚硬,规则,胆汁染色明显的再生小结,形成肝硬化。如果无肉芽肿及特征性的胆管病变就很难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其他类型的肝硬化相区别。与组织学分期有关的问题是,上述各期之间有明显的重叠,尤其是Ⅱ,Ⅲ期,并且分期可能不反映临床状况(如一个Ⅲ期病变的病人可能无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尽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各年龄组男女人群中都可发生,但90%以上发生在35~70岁的女性病人,而且往往潜隐发病。大约50%的病人在发现时无症状,仅在常规血清生化检查时出现异常。

  在约50%的病人,皮肤瘙痒和/或原因不明的疲倦是最初的症状,而且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其他临床表现。大约50%的病人肝脏肿大,坚硬,但无触痛;25%的病人脾脏肿大;约15%的病人同时出现皮肤黄瘤和黄斑瘤;10%的病人发生色素过度沉着;20%的病人出现黄疸,并随着时间进展,与其他症状合并存在。其他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杵状指,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外周神经病,肾小管酸中度和脂肪泻(由于胆汁淤积和胰腺分泌功能障碍引起)。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的所有特征及并发症都可出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实验室检查:

  该病的早期实验室检查结果表现为胆汁淤积的特征,而且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氨酶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不成比例地升高。事实上,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往往正常。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常常升高,血清白蛋白在疾病早期正常,球蛋白常常升高,尤其是血清IgM呈特征性升高,针对线粒体内膜某一成分的抗线粒体抗体对于诊断非常重要(>95%的病人可出现),但在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中也可检测到。

  诊断和预后:

  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肝外胆道梗阻,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胆汁淤积。有可能治愈的肝外胆道梗阻要尽早排除。超声检查及某些情况下ERCP检查也有必要。肝活检可以确诊,但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少数情况下需作诊断性剖腹探查术。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可数年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无临床表现的病人在2~7年后可出现症状,病情缓慢进展提示病人可长期存活。有些病人10~15年仅有轻微的症状,其他在3~5年恶化。血清胆红素增高,伴有自身免疫紊乱,组织学变化不断进展提示预后不良。胆红素>6mg/dl(100μmol/L)生存时间<2年。当瘙痒消失,黄斑瘤萎缩,血清胆固醇下降,提示预后良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最终表现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似:门脉高压和食道静脉曲张,腹水,肝,肾功能衰竭等。

  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皮肤瘙痒可用消胆胺控制,每日6~12g,分次口服。骨质疏松尤其难以治疗,雌激素可能有一些效果。脂肪痢的病人需补充Ca和维生素A,D和K,以防止它们的缺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与其他类型肝硬化相同。皮质类固醇激素已被应用,但一般认为应忌用,因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加重骨质疏松。在许多临床实验中,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未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或延长其寿命。秋水仙素0。6mg,每日2次,可减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作用。熊去氧胆酸每日10mg/kg可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延迟肝移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肝移植的最好指征之一,其疗效较好。

标签: 有关 原发性 胆汁 肝硬化 哪些 基本 知识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