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如何防治咯血伴黄疸?
更新时间:2022-08-12 11:19:02

  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咯血首先须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口腔与咽部出血易观察到局部出血灶。鼻腔出血多从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诊断较易。有时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可被误诊为咯血如用鼻咽镜检查见血液从后鼻孔沿咽壁下流,即可确诊。大量咯血还须与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前者常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病史,出血前有咳嗽、喉部痒感胸闷感,咯出血液为鲜红色,混有泡沫痰一般无柏油样便;后者常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出血前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出血液为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混有食物残渣胃液,有柏油样便,可在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天。

  一、预防咯血伴黄疸7要素:

  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季节要注意防护。

  1、预防感冒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

  2、注意饮食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首选。

  3、 “管理空气”房间经常通风,保持适宜温度(一般18~25℃)和湿度(一般40%~70%)。

  4、锻炼身体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

  5、备急救药家里要备小药箱,尤其要备足止咳药物,如治疗干咳为主的喷托维林(咳必清)片和糖浆;以镇咳为主的可愈糖浆;以镇咳化痰为主的棕胺合剂等。家庭必备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镇静的药物如安定等。注意要及时更换小药箱里的过期药物。

  6、戒烟、限酒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以减少发生咯血的诱因。

  7、情志调畅中医认为,情志变化和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如“喜伤心”、“忧伤肺”。像《红楼梦》中患有肺结核的林黛玉平时忧虑过度,对花落泪,悲天悯人,最后因咯血而死。所以,预防咯血还要注意修身养性。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进行吸氧、监护、止血、输血、输液及对症和病因治疗。

  2、大咯血的抢救

  大咯血要及时抢救,否则患者生命会受到威胁。

  大咯血标准:一般来说,患者咯血300毫升以上应算大咯血,也有的掌握为500毫升。大咯血对人体的影响,除咯血的量和出血的速度外,还和病人的一般状况有关,如为久病体弱,即使出血小于300毫升也可能是致命的。

  大咯血造成的直接危险主要是窒息和失血性休克,间接危险是继发肺部感染或血块堵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如为肺结核患者还可通过血行播散。

  (1)体位

  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令患者取卧位,头偏向一侧,鼓励病人轻轻将血液咯出,以避免血液滞留于呼吸道内。如已知病灶部位则取患侧卧位,以避免血液流入健侧肺内。如不明出血部位时则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2)镇静

  避免精神紧张,给予精神安慰,必要时可给少量镇静药,如口服安定;

  (3)咳嗽剧烈者

  咳嗽剧烈的大咯血患者,可适量给予镇咳药,但一定要慎重,禁用剧烈的镇静止咳药,以免过度抑制咳嗽中枢,使血液淤积气道,引起窒息;

  (4)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咯血量、呼吸、脉搏等情况,防止休克的发生;

  (5)勿用力排便

  防止用力大便而加重咯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者感胸闷、气短、喘憋,要帮助病人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条件时给予吸氧;

  (7)窒息患者的抢救

  如若发生大咯血窒息,立即体位引流,取头低足高位(可将床尾抬高45度左右),或侧头拍背。

  经初步处理,咯血稍有缓和,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相对平稳时,应尽快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以便进一步救治;如出血不止,请急救中心急救医师进行就地抢救,一旦病情稍微平稳,允许转运时,仍需送医院进行吸氧、监护、止血、输血、输液及对症和病因治疗。

标签: 如何 防治 咯血 黄疸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