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IgA肾病的临床分型
更新时间:2022-08-12 11:27:43

  教科书上常将IgA-N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但事实上,在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变化太大,治疗及预后完全不同,不应作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必须分型。目前在文献中所提及IgA-N的病理分型都已经太陈旧,如Lee’sHaans等,根本问题是未触及疾病的实质,最多只有一定的预后判断意义。IgA-N在病理上肯定是多形态的,但迄今并没有特征性的表现;而IgA-N的临床表现却已经显示出某些集结性特点。因此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临床病理分型有可能使我们对IgA-N的认识向前推进一步。

  一、临床分型的依据

  1、某些临床表现具有公认的判断预后意义

  孤立性镜下血尿;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

  持续性高血压

  2、某些病理特点具有预后判断的意义

  基底膜损害;单纯系膜病变

  3、某些病理特点具有指导治疗意义

  血管炎样病变(大量新月体形成)

  4、某些临床征候具有治疗指导意义

  感染后迅速出现的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

  二、新的临床分类

  (一)单纯性镜下血尿型(I-H):

  1、尿检异常:镜下血尿,无蛋白尿,无肉眼血尿。

  2、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

  3、病理:病理改变较轻,系膜区只有IgA沉积,硬化球较少,无新月体,小管间质病变较轻,血管病变不明显。电镜排除“薄基底膜肾病”。

  (二)尿检异常型(U-ab):

  1、起病常隐匿,确切病程不易断明,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征。

  2、尿检异常: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单次发作,尿蛋白2.0g/24hr。

  3、无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

  4、病理:病理改变轻重不一,从轻度系膜增生性病变、FSGS到肾小球硬化。系膜区沉积物除IgA外,常有IgG,可以出现血管袢沉积。间质病变轻到中度。但不存在广泛硬化。

  (三)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R-GH):

  1、肉眼血尿反复发作,可为新鲜或陈旧,次数≥2次。发作前数小时(不长于24小时)有前驱性感染(上感居多,也可能是胆囊炎或腹泻),发作期间可有腰酸腹痛。

  2、肉眼血尿发作间期可有持续尿检异常,但尿蛋白一般1.5g/24h,最多不超过2.0g/24h。无明显低蛋白血症,肾功正常或轻度异常。

  3、发病年龄多处于青年。

  4、病理:肉眼血尿发作1月内,可见节段细胞性新月体(10%),无袢坏死。小球硬化少,间质病变较轻,无严重血管病变。

  (四)新月体型(Cres.IgA-N):

  1、常伴肉眼血尿可持续较长时间,或镜下血尿超过50万/ml。

  2、可以合并高血压,Scr可以轻度升高。部分患者ANCA可能阳性。

  3、病理:常伴袢坏死,新月体>15%,血管可呈现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Fibrin染色阳性。

  (五)大量蛋白尿型(MP):

  1、尿蛋白及浮肿为主要表现,一般无肉眼血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明显,Alb<30g/l,有高脂血症。有明显浮肿。

  2、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可以不正常。病程较长。

  3、病理:小球硬化较多见,常有基膜病变,小管间质病变轻-中度。

  (六)高血压型(HT):

  突出表现是血压持续升高,常用降压药物控制,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也可合并一定程度的尿检异常。

  1、孤立性肉眼血尿或持续镜下血尿,尿蛋白<3.5g/24h。

  2、病初即有血压升高,入组时血压140/85mmHg,有或无其它靶器官损害。

  3、Scr正常或升高,但<5mg/dl。

  4、病理:慢性化病变较重,较多球性硬化,间质病变中到重度。血管病变突出,血管透明病变较多。

  (七)终末期肾衰型(ESRD):

  1、血肌酐大于5.0mg/dl;

  2、病理上多见球性硬化,小管间质病变重度。

  三、各型IgA肾病的治疗建议

  临床分型百分比治疗原则

  单纯镜下血尿2.8%中药辨证治疗,免疫抑制剂无效,轻者随访

  尿检异常型42.9%中药辨证治疗+雷公藤+ACEI+ARB,可以试用MMF

  新月体型7.2%MMF+中药辨证治疗,激素+雷公藤

  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3.2%中药辨证治疗,可试用雷公藤+扁桃体(病灶)清除术

  大量蛋白尿型10.9%中药辨证治疗,对症支持,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高血压型18.9%中药辨证治疗,对症支持,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终末期肾衰型中药辨证治疗,延缓肾衰,必要时替代治疗

标签: iga 肾病 临床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