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2022正式入秋的标准 2022年国内各个城市是什么时候入秋
更新时间:2022-09-26 11:21:35

  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度和纬度跨度很大,所以气候特征都是有所差别的。现在已经是入秋了,那么,大家知道2022正式入秋的标准是什么?2022年国内各个城市是什么时候入秋?一起来看看。

  2022正式入秋的标准

  2022正式入秋的标准是需要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等于10℃。进入秋季后,通常伴随着很少的雨水、干燥和空凉爽的空气,自然界的大部分东西开始慢慢生长,成熟而萧瑟。

  在古代,桂花一般只在秋天开花,古人采桂花泡茶喝。秋天,桂花树盛开后,几十米外就能隐约闻到桂花的香味。

  盛开的菊花是秋天的重要象征。菊花开花后,表示正式进入秋天,自然界的一切不是成熟就是枯萎。著名的诗句“等到九月八日,秋来,我花开的时候,所有的花都会凋谢”意思是菊花盛开之后,其他的花都会枯萎。

  国内各个城市是什么时候入秋

  北方的人们可能感受更深一些,秋天来临以后,虽然白天可能还是非常热,到晚上就会凉爽起来,昼夜温差扩大,平均气温也要比我们估计的低一些。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春季到来时,海边的城市热得晚;秋季到来时,沿海地区的秋天也来得更晚。海洋也会调节热量,缩小昼夜温差。所以我国大致是由西北到东南,由高纬度到低纬度,逐渐入秋。

  以银川为例。银川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七月底,八月开始,处暑后基本就要凉快下来了。作为一个西北的城市,风是很多的,到了八月底,银川的风都变凉了。而某些沿海城市通常到八月才达到气温最高值,九月也不一定给人凉爽的感觉。

  北方城市大部分都会在8月—9月之间入秋。比较早的是西宁,呼和浩特,银川这些西北内陆城市,比较晚的是天津,济南这些相对靠近海洋并且纬度较低的城市。我现在在济南,明显感觉到济南的九月依旧是夏天,十月开始才是秋天。

  南方城市大部分集中在9月下旬和10月。同样是内陆的城市先入秋,沿海要相对晚一点。热带的海南岛没有明显的秋冬季,高原上的拉萨和昆明全年无夏,春天接着秋天。

  其实,每年每个地区入秋是没有明确的时间的;因为入秋与否以气温为标准,而气温的影响因素可以多种多样。西安和济南受到地形(盆地)影响,气温偏高;高原上的城市几乎温度都偏低。另外,寒潮,副高,盛行风等也会成为影响气温的因素。入秋以后,也不排除有几天突然会特别热,但是白天再热,到了晚上也会比盛夏的晚上凉快。

  入秋3不宜:

  1、不宜过度“贴秋膘”

  在夏季,人们常常因为食欲较差、食物摄入量过少,从而出现浑身乏力的症状。此时就会有人想着利用带有凉意的秋天,通过自己的饮食,补充身体内的能量,这就有可能导致肉类摄入量过多的情况出现。如果吃肉太多,可能会导致肥胖的问题。不过适度“贴秋膘”,对身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可通过运动帮助加快身体的代谢速度。

  2、不宜久坐不动

  在炎热的夏季,可能每个人只想呆在空调房内,出门拿个快递都不愿意,更别说出门运动了。但是一直呆在空调房内,可能会使寒气侵体,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我们到了秋天,应该利用凉爽的温度,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促进体内湿气、寒气排出。

  3、不宜睡前玩手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助眠神器”,但如果你睡前玩手机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困意迟迟不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熬夜的习惯。此外,有些人还喜欢关灯后玩手机,这对我们的视力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加重近视眼的程度。

标签: 正式 入秋 标准 国内 各个 城市 什么 时候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