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11月打雷有什么预兆 11月打雷民间有什么传说
更新时间:2022-12-09 10:55:37

  导语:大家都知道,打雷是天空雷雨的一个放电的现象,这种天气常常出现在夏季,一般冬季是很少见到的现象。那么,11月打雷有什么预兆?11月打雷民间有什么传说?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快来看看吧。

  11月打雷有什么预兆

  11月打雷有出现雨雪天气的预兆,11月也就是冬天打雷说明空气湿度高,容易形成雨雪。雨雪多,气温低,牲畜最容易受到冻害和诱发疾病,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所以,中国南方有句话叫“打雷打冬,十牛棚九空”。

  在不该出现雷声的季节,出现雷声,必然会带来许多议论;在不该下雪的时候下雪,同样会出现种种议论。因为,与规律不符。既然与规律不符,产生各种各样的议论,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存在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没有什么,就是自然现象,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因为,打雷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即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冬天,由于空气寒冷干燥,加之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因而很少有雷电。但有时冬季气温偏高就形成了雷雨云,产生了雷电,并出现雨雪天气。对流特别强盛,还可形成冰雹,这就会产生所谓“冬打雷”的天气现象。

  因此,也就不存在冬天打雷不是好征兆的问题。如果真的要与征兆什么联系起来,就是环境的破坏,让气候变得越来越失去规律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恶劣了,这会给农业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对生活也会带来不利。

  “打雷打冬,十牛棚九空”可靠吗?

  雷声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积雨云放电时也会产生雷声。春夏季和秋季气候温暖的多雨天气容易出现打雷现象。冬季很少打雷的原因是冬季的天气与春夏秋不同,不容易构成打雷的气象条件。一旦条件成熟,冬天还能打雷。根据气象学,这不值得大惊小怪。

  潮湿的空气和大片的云层是闪电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中国冬天的温度应该比较低。阴天空气潮湿时,容易下雪。有些地方在入冬前或第二年冬季末会下雨打雷,说明空气湿润、温度相对较高的地方,往往为农田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过去几年,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低,更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让农民束手无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有科学的预警和预测,也有科学的监测和指导,为农业生产添油加醋,谈“打雷过冬,十牛棚九空摊”已经过时了。

  雷雨天气的安全知识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应拔掉电话线插头。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一般尽量不要在户外,或室内靠近窗户的位置接打手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3、不要站在电灯泡下,不要冲凉洗澡。

  4、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5、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

  6、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但不宜选择车内躲雨。

  8、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

  9、不要穿戴湿的衣服、帽子、鞋子等在大雷雨下走动。对突来雷电,应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10、闪电打雷时,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

  11、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郊外停留。在空旷的郊外无处躲避时,不要跑动,不要打雨伞等物件,应尽量寻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双脚并拢,就地蹲下。

  12、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13、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标签: 打雷 什么 预兆 民间 传说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