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调休日历表 中秋和国庆的来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2-11 09:51:57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节日是人们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而中秋节和国庆节是每个人的节日,那么,大家知道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调休日历表是什么?中秋和国庆的来历是什么?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见识一下,看了能长知识。

  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调休日历表

  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时间是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中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如今,中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

  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

  1、祭月

  祭月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本质是在古代人们的认知有限,而产生对月亮的一种崇拜,全球各地都有这样的习俗,只是对应的时间和意义并不相同。在我国广东地区,每年中秋节就有这样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意义已与古时大不相同。

  2、赏月

  赏月就是从祭月演化而来,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休闲。中国古代最早出现赏月是在魏晋时期,到了唐朝,中秋赏月已经成了流行的风潮,赏月也成了一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和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类似,实际两者区别不大,也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中秋节晚上,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供人猜谜。

  4、月饼

  吃月饼绝对是中秋节大家最喜欢的习俗了,月饼在古代是祭祀月神的供品,慢慢地,人们把赏月和品尝月饼,视为家人团圆幸福的一大象征。月饼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种类和口味,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等月饼,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秋图

  关于中秋国庆的诗词佳句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团圆饭。然而,古往今来中秋节团圆的寓意也给许多在外游子增添了许多的忧愁。

标签: 中秋 国庆 放假 调休 日历表 来历 什么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