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鹰嘴豆怎么吃啊
更新时间:2023-04-23 00:07:50

1、鹰嘴豆怎么吃啊

鹰嘴豆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B及钙、锌、钾等矿物质,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炒食、煮汤,或者制作成甜食、豆沙、点心等,经常食用鹰嘴豆,有补血、补钙的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力。

材料:猪蹄、鹰嘴豆、葱、姜、五香粉、酱油、啤酒、盐。

做法:

1、鹰嘴豆洗净,提前浸泡一夜,猪蹄焯水,洗净备用;

2、锅里放油,把猪蹄煎至颜色微黄,放入葱姜、八角煸炒;

3、调入五香粉,放酱油,啤酒,鹰嘴豆,翻炒均匀;

4、兑水淹没食材,大火煮开,转小火炖40分钟;

5、调入盐,大火收汁,即可。

2、女人吃鹰嘴豆的好处

1、鹰嘴豆异黄酮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很大,是具有活性的植物性类雌激素,它能够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丰乳、减少骨质丢失,促成骨生成、降血脂、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等。

2、鹰嘴豆异黄酮也有防止癌细胞的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防治荷尔蒙类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它可以平衡荷尔蒙水平,让食用者很少受到经前不适和荷尔蒙相关问题(如卵巢囊肿)的困扰。

3、鹰嘴豆含有微量元素铬,铬在机体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正是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紊乱。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部分,鹰嘴豆对糖尿病具有控制、降低血糖,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世界各地都有关于糖尿病患者铬含量低于健康人的报道,

4、人体血糖代谢的调节取决于3个因素的水平和协调作用,这3个因素是胰岛素、葡萄糖耐量受体和胰岛受体。人体含铬量减少,就会导致胰岛素活性降低,受体数量减少,糖耐量受损,从而引发糖尿病。食用鹰嘴豆产品就可以使体内胰岛素活性和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3、卤水鹰嘴豆做法步骤

1、主料:鹰嘴豆200克。

2、辅料:自制番茄酱4大匙、水适量。

3、鹰嘴豆煮前浸泡4小时以上。

4、鹰嘴豆与2倍的水放入锅内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如果需要豆再软一点,可再煮久一点,水相应增加一些。

5、加入4大匙自制番茄酱,继续煮至汁浓稠即可。

4、鹰嘴豆的功效与作用

1、促进发育:鹰嘴豆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人体所必需但又不能依靠自身合成的8种氨基酸,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骨骼生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起到促进发育的作用,孕期食用鹰嘴豆也能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2、改善糖尿病症状:鹰嘴豆中含有微量元素铬,可以使体内胰岛素活性和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食用鹰嘴豆能够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3、保护血管:鹰嘴豆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和铬一起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壁沉积、降低血小板凝结能力,防止血栓形成。且可以防止血管损伤面的炎症反应,对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延缓衰老:鹰嘴豆中含有异黄酮,能够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

5、补血:鹰嘴豆中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和大量的蛋白质,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细胞的生成,有造血补血的功效。

6、润肠通便:鹰嘴豆含有膳食纤维素,在食用后能在胃肠内大量的吸水膨胀,湿润粪便,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起到润肠通便功效。

5、鹰嘴豆可以直接干炒吗

鹰嘴豆可以直接干炒,鹰嘴豆是豆科鹰嘴豆属植物,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缘草本,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叶呈叶状,或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

分布于地中海、亚洲、非洲、美洲等地。中国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台湾、内蒙古等地引种栽培。生长于海拔约2000-2700米。

鹰嘴豆营养成分全,含量高。子粒含蛋白质23.0%,碳水化合物63.5%,脂肪5.3%。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食用纤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鹰嘴豆可同小麦一起磨成混合粉做主食用,可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又不破坏其风味和物理结构。鹰嘴豆粉加奶粉制成豆乳粉,子粒可以做豆沙、煮豆、炒豆、油炸豆或罐头食品。鹰嘴豆的青嫩豆粒、嫩叶均可作蔬菜。

标签: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