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补肾吃什么好 5食疗法养肾护发
更新时间:2022-04-02 14:17:18

  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常掉发的经历?如果有的话,那么可得小心了,这说不定就是肾虚在作怪,肾虚该怎么办?如何补肾?吃什么补肾?下面小编推荐一些食疗补肾秘方给大家,很有效哦!

  五饮食疗法养肾护发

  中医改善掉发,从补肾虚、改善气血不足着手。掉发常见原因包括有压力因素,还有免疫力较差者,以及上了年纪的族群,常因肾虚造成掉发现象,还有,贫血、气血不足者,也容易导致头发稀疏的问题。

  掉发或是肾虚作怪

  中医认为,“肾主发”;肾的机能也会影响头发,中老年人因为老化,有肾虚现象,也常见掉发问题。还有,贫血、气血不足族群;由于中医强调,“气为血之率;发为血之营”,因此补养气血充足,才能维持头发的健康生成。

  中医辨证调理上,针对“肾虚”问题者,常见头发稀疏,腰膝酸软,头昏眼花,怕冷,脉弱,治疗可用六味地黄丸系列调养。

  而“气血不足”者,常见头发稀稀疏疏掉落,脸色白,心跳快,手脚冰冷,脉虚,常用参人养脏汤调理。若气虚较明显者,可加强用补中益气汤;而血虚较严重者,可用当归补血汤。

  改善掉发,平常可适当多加头皮按摩;以手指轻微按压头部各处,促进头皮的循环作用。平常也应少吃含色素、防腐剂等化学品,以免可能影响到头皮、头发的健康。

  5种食疗方补气养肾改善掉发

  1、黑豆

  在黑豆中含有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对抗衰老以及降血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黑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治便秘的功效。

  从五行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黑色入肾,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可以有效的起到补肾的功效。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黑豆中所含有的异黄酮还能分泌雌激素,从而缓解各方面的不适。

  食疗方:

  黑豆核桃炖猪腰:黑豆50克,核桃仁30克,猪肾1个;将这些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一起炖上2小时,等快熟之后再放上少许盐调味即可。

  2、阿胶

  阿胶一直以来都是女性养生保健的佳品,在众多的功效中以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转化最为关键。当然阿胶的功效远远不仅有这些,它还能通过对钙代谢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体内钙的平衡。

  还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作用便是补血,自古以来阿胶就是女人补血的首选食品,可以说阿胶的补血养血、滋阴润燥功效也是不容分说的。

  食疗方:

  阿胶炖红枣:红枣30枚,10克阿胶;将准备好的红枣煮熟,之后加入阿胶10克炀化即可食用。

  3、当归

  在当归中含有正丁烯酰内酯、烟酸等多种药用成分,这些药物可改善肾功能从而减轻肾脏的损害。而且当归众多各种营养成分对促进肾小管病变的功效作用很好,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也很强。

  食疗方:

  当归益母草蛋:当归30克,益母草50克;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入锅内煮沸,之后加入鸡蛋再煮一小时,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4、黑芝麻

  黑芝麻中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并且在维生素的作用下能够加速人体代谢,女性在平时多吃黑芝麻可以达到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的作用。而且经常吃黑芝麻还可以治疗肝肾虚弱所致的眩晕、四肢乏力等病症。

  食疗方:

  黑芝麻糊:黑芝麻、糯米粉,根据个人喜好适量加入;核桃仁、小米、黑米、薏米、玉米、黑豆、红豆、黄豆、淮山以及其它五谷杂粮;加入白糖,打磨成粉。再用沸水冲调即可食用。

  5、龙眼干

  你绝对想象不到其实龙眼干也具有补肾的功效,这是由于在龙眼干中含有多种成分所导致,特别是对孕妇以及正在坐月子的女性来说更具补肾强身的作用。不仅如此,龙眼干性味甘平,补血益智、养血安神的功效也属一流。

  龙眼枸杞蛋:龙眼肉30克,枸杞20克;把准备好的材料煮沸之后,再放入剥皮的熟蛋,煮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标签: 补肾 什么 食疗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