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令人回味无穷的厦门饮食文化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厦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早就已经声名海外。不论初夏秋冬,每天来到厦门的游客都是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就更是人山人海。而来厦门的游客并非全部奔着厦门的景色而来,也有许多游客是被厦门的美食所深深吸引。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厦门文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吧。

  自唐代中原人民移居厦门起,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外乡人”来厦定居。他们来厦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饮食文化。如郑成功扩大对外贸易、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乃至厦门沦陷,西方和周边国家的饮食进入厦门,与本岛盛产的蟹、虾、鱼、贝相结合,形成了厦门独有的多元化美食。

  唐宋以来,随着泉州、厦门等先后对外通商,各地烹饪技术也相随传入,使厦门吸收了各地菜系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以闽南口味为主体,兼有台湾风味的厦门菜。它素以用料广泛、取料严谨、制作精细、烹调考究、风味独特而着称,尤以巧烹的海鲜佳肴见长。

  厦门的饮食文化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一、厦门家常食俗

  厦门民间,家常的主食以大米为主,一般是早晚稀饭,中午干饭。过去贫穷人家米不够,常将地瓜掺在稀饭中煮。有的还将地瓜切成片和签,晒成地瓜干或地瓜签。可以掺在饭中煮,也可以单独和水烹煮,再加些糖,成为美味可口的地瓜签场。

  二、年节筵席食宿

  平日十分节俭的厦门人,到了年节或婚丧喜庆或亲朋迎来送往,就一反常态,大操大办,摆出十分丰盛的宴席。一般都要十二道菜,而且要“头尾甜”,即首尾要有两道甜点。预示有始有终,永远甜美。有的人家经济不宽裕,到了这时,咬咬牙也要摆出十二道菜,叫做“输人不输阵”。却也有一句俗话嘲讽:“十二碗摆,没一碗成材(像样)。”

  三、素食和药膳

  厦门曾经有许多寺庙庵堂,和尚和尼都做得一手好素菜。早年更有一种“斋教”流行,一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为了表示自己的心诚,更为了“诚则灵”,也往往吃起斋来。长年吃斋,连锅勺都要同吃荤的家人分开的,叫做“吃长斋”。

  更多的是早晨一餐不吃荤,曰“吃早斋”。还有的三、六、九吃素,曰“吃花斋”;有的一月中十天吃素,曰“吃杂斋”;有的是一天吃两顿素,晚上才开荤,曰“吃二斋”。总之,花样很多,吃各种各样斋的人也确实不少。

  四、厦门小吃

  小吃是厦门食俗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由于厦门小吃体现了厦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品种的丰富多样,全国罕见;也不仅由于厦门小吃的风味独特,令人难忘;更因为对厦门人来说,小吃既可是点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没有一个厦门人不吃小吃,它已经深深溶于厦门人饮食习俗之中,成为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一种民风。

  厦门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着浓厚的闽台特色,以清淡鲜嫩见长。特别是小吃,乡土风味浓烈。“新南轩”、“好清香”、“黄则和”、“吴再添”等老字号,至今门庭若市。

  如今这些小吃均上了星级饭店的餐桌,最突出的要数“好清香”的“九拼盘”了,把九种名小吃置于九个特制的盘里,拼成一朵盛开的鲜花。面线糊是家庭便餐,可如今,它成了宴席的头道菜肴,且特有厦门的地域特色。面线糊伴着葱油花,喝出了厦门美食的独特文化,喝出了闽南风情。

  “素菜”也是厦门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厦门素菜与其说是吃东西,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它的菜名往往非常雅致,如“半江沉月”、“南海金莲”等。据说1962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厦门畅游南普陀寺之后品尝素菜,当时有一道传统汤肴,以面筋、香菇为主料,烹制技术颇为讲究,呈桌时面筋、香菇在汤碗中列为半月形状,汤漫其上,口味独特鲜美,但长期以来都俗称“面筋香菇汤”。

  郭沫若先生品尝后大为赞赏,据其形状为之命名为“半江沉月”,并将其咏入游寺的诗作中:“……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从此“半江沉月”不仅是诗坛佳话,而且成为南普陀素菜中的一道名菜。

  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鱼丸汤、虾面、薄饼、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笋冻、沙茶面、油葱米果、炒条;甜食的花生汤、圆仔汤、贡糖夹饼、炸麻花、栗米炸、炸枣、炸蒜、面茶等最为长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传统特色的小吃名点,逐渐演进为精致、小型、高档、多样化的菜肴而跃上正规宴席,登上雅之堂。

标签: 令人 回味 无穷的 厦门 饮食 文化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