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气管炎吃什么药最有效
更新时间:2022-04-02 15:01:04

  气管炎是让大家非常头痛的一种病症,这类病症就算是每日坚持不懈服食药品,也会让病人在一段時间后再度发作,而且发病期内会让病人压根就呼吸不上来,有一种室息的反映,也有便是要留意药品的采用上边不必挑选抗生素类的药品,这种药品反倒对身体不好,能够采用半夏、麻黄等中草药材来服食。

  贴敷疗法医治

  (1)药品:硫黄粉50g,甘草50g,赤芍20g,白术茯苓20g,白矾10g,热参总碱150g。制作方法:先将草、芍、术自来水煎制2次,煎液混和一起萃取成稠膏,添加硫、矾风干研粉即得,最终添加热参总碱,搅拌,预留。使用方法:先将脐用温开水清洗擦拭,取涂药200mg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条,上服药棉,轻轻地卡紧,外以胶带固定不动,5~7天换药1次。用以漫性支气管炎咳嗽。

  (2)药品:二丑15g,黄连30g,槟郎8g,甘松5g,轻粉少量。 制作方法:轻粉另研。余诸药均风干,研为粉末,筛粉,加轻粉,调匀称,再研一遍,炼蜜调膏。 使用方法:敷神厥。用以支气管炎偏热者。 出處:《中医外治法集要》

  (3)药品: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黄5g,细辛2g,血竭少量。 制作方法:血竭另研,余共研粉末,瓶储备用。 使用方法:先将脐内放血竭,再放余药,隔姜灸,每一次3~5壮,10天为1治疗过程。 出處:《中国灸法集粹》。

  针灸疗法

  (1)中医针灸:以宣肺利气止咳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主导,一般用泻法,漫性体质虚弱用补法。

  药方:肺俞穴、进气阀、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风寒咳嗽伴发热相互配合谷、大椎穴。影响咳嗽有痰配丰隆、足三里;气短、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支气管前、胸骨柄后刺进,反复捻转以提升针感,有降气、止喘功效,肺俞穴、进气阀、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使证选穴。扎针肺俞穴以及相邻穴,可使气管摩擦阻力降低,换气作用获得改进。外感风寒咳嗽伴发热,取合谷穴、大椎穴以补虚清热解毒;兼具畏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肠胃而治湿痰。扎针足三里后可使换气成交量放大扎针前提升。气短作喘,取清咽便于气止喘;热伤身络,取尺泽、孔最以清泄肺热而止咯血。

  (2)耳针:选穴:支气管炎、肺、神门。亚急性支气管炎加肾上腺素、交感;漫性支气管炎加脾、肾。

  (3)穴道注射:选穴:夹脊颈7~胸6。用维生素b21注射液或胚胎组织液,每穴注射0.5ml,每一次选穴1对,自上而下更替注射,每天或隔天1次,20次为1治疗过程。

  (4)埋线:选穴:大椎穴、肺俞穴、心俞、膈俞,除大椎穴外均两侧。随证选穴:喘气加清咽,咳嗽加中府透云门。一般间距1月埋线1次,总频次依据病况决策。

  中医药方

  肺热咳嗽咳嗽频而重急,无痰或有稀白痰,鼻塞涕清,咽痒声重,或伴发热畏寒,或见全身不适感。证属寒症闭肺,肺气虚失宣,治宜散风祛寒,宣肺止咳,用杏苏散交互。

  方为:甜杏仁、苏叶、法夏、薏苡仁各6克,前胡、橘梗、甘草各5克,枳壳、桔红各3克,姜片2片,红枣3枚,清水煎服。咳重加百部5克,冬天无汗加麻黄3克,若发热重、流汗加生石膏10克,同泡服。

  风热咳嗽常见于上感入里化热,热邪迫肺致咳嗽有痰难受,痰黄不容易咯出,咽喉充血通红或发热出汗。证属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宜散寒退热,清肺止咳。

  方为:桑花15克,莲翘、桑树叶、黄菊花各10克,前胡、百部、橘梗、牛蒡子各6克,甜杏仁、香薄荷、甘草各5克,芦根12克,清水煎服。发热重的加柴胡、知母各5克,生石膏10克;咳重咳嗽痰多加全栝蒌10克,枇杷叶5克同煎。

标签: 气管炎 什么 有效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