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宝宝不会翻身怎么办 四点让你清楚宝宝翻的奥妙
更新时间:2022-02-14 08:51:48

  宝宝不会翻身怎么办

  一、宝宝翻身的大致时间段

  4~5个月的宝宝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动作,以及对肌肉控制能力的加强和对自己身体的进一步了解,这时的宝宝能够有目地的地行动了。同时宝宝的上半身已经很强壮,头部控制能力也基本发育完全,宝宝可能已经能够从俯卧姿势翻身到仰卧姿势了。开始通过翻滚来用四肢移动自己的身体。5~6月时,宝宝的身体发育有了新的进步,在宝宝躺着的时候,他对四肢的控制能力增强,可以轻易地从俯卧姿势翻身到仰卧姿势了。6月的宝宝可从仰卧翻到俯卧,并还能翻回仰卧。

  二、导致宝宝迟翻身的原因

  宝宝6个月时,如果用语言和玩具引不出翻身,可能是婴儿发育早期各种感觉信息输入不足引起的。在科学育儿中,目前我国对视、听、触及本体觉的信息刺激已比较重视,前庭觉信息的输入还不够,因此在育儿中应加强前庭信息的输入。超过此年龄段还不会翻身,往往障碍翻身的异常在脑中形成较固定的模式,较难以正确模式取代。必须早期对抗异常,引导正常翻身于该出现时,经常翻滚有助于宝宝肌肉关节和左右脑及统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是此阶段的重要训练项目。在婴儿期头部各种位置变化的前庭信息输入充分,脑的统合功能就强,孩子就会有好的平衡及其他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可采悬吊被单内左右侧翻、荡悠,举高高,转椅,充气大球训练等。充气大球协助的各种运动,可输入包括头下位等各种体位及运动的前庭信息,同时也是输入触觉、本体觉、视觉、听觉等信息,是提高婴儿前庭功能、感觉统合功能和运动功能的理想方法。

  三、怎么观察宝宝准备翻身了

  日常生活中当发现宝宝能成功地去抓拿他想要的东西,两只手能一起动,也能更好地选择游戏的地方时,这时宝宝能稳稳地抬起头,把他从床上拉起来时,他的头也能同身体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而不再向后仰了。宝宝有踢腿的动作,俯卧时能支起上身、抬头、抬胸,这时宝宝为翻身已经做好了准备。

  四、怎么帮助宝宝翻身

  1、在宝宝准备学习翻身时,试着和宝宝在地板上做游戏,给宝宝机会展示他的本领,把玩具放在他够得到的范围内,如果他伸手表示想够什么东西的时候,帮助他拿到,这样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婴儿仰卧位,成人扶持婴儿双腿或者双臂由仰卧翻到侧卧,用语言、玩具引导宝宝翻成俯卧,左右交替;翻成俯卧后引导肘支撑及头部控制。每日训练2~3次,左右翻身各1~2次。

  2、在宝宝翻身不灵活时,可以用宝宝喜欢的一些玩具放到头侧,引诱其俯卧,再把玩具放在上方,使宝宝从俯卧又翻到仰卧,最后把玩具放到离远一些地方,扶着宝宝的肩膀和臀部轻轻推动,让宝宝翻到俯卧又再翻成仰卧,连续翻几个身后滚到玩具所在处拿到玩具。

  3、进一步训练宝宝连续翻滚时,如宝宝头抬得不够,家长可用手扶起使宝宝头能抬起,在连续翻身时可以朝一个方向翻滚。注意要将障碍物拿开,以防宝宝撞到物体,同时要有足够的场地供应宝宝翻滚,最好在地板上铺上毯子,把其它家具移开。一般不要选择在床上练习翻身,以防宝宝翻落到床下。左右侧轮流翻身,每日训练数次。

  4、对引不出翻身的宝宝可加穴位促进翻身。扶成侧卧后如头后仰压推双风池穴——脖子后面有一条大筋(医学上叫斜方肌),在大筋的两旁,头发边内的凹窝中,就是本穴,按摩者位于患儿身后,以两手之四指扶患儿头侧,两拇指端按揉本穴,揉30~50次;或用拇指拿之,拿3~5次。否则按压肩井——肩峰与颈部的连线的中点,用指端按其穴10~30次;再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对称用力提拿3~5次,使局部酸痛。或按环跳穴——俯卧取穴,从臀裂(即屁股沟)上两横指处,将一侧臀部分成三等分,外1/3处就是本穴,用指腹圆形有节奏的做一起一落的按压此穴30~50次。

标签: 宝宝 不会 翻身 怎么办 四点 清楚 奥妙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