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古代女性常用的饰品花钿是装饰在哪里的 古人饰品中的花钿是如何装饰的
更新时间:2022-03-08 12:09:05

  古代女性常用的饰品花钿是装饰在哪里的

  脸部。花钿(dià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即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起源

  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有人说源于汉代,有人说源于六朝,也有人说源于唐代。

  曹丽芳介绍说,如果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有文献记载的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 ”曹丽芳介绍说,“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为后来的花钿。

  古代女性装饰花钿

  发展

  汉承秦俗,并受楚文化的影响,“花子”应该相当流行。

  三国时开始流行“靥钿”,这种特定位置的妆饰一直到唐朝还很盛行,晚唐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近代妆尚靥,如射月,曰黄星靥。靥钿之名,盖自吴孙和误伤邓夫人颊,医以白獭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灭,有赤点,更益其妍……以丹青点颊,此其始也。 ”

  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到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这种妆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方法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贴于额头,或在额间涂上黄色。除了《木兰诗》外,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也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

  鼎盛

  唐朝时,额黄依然流行,初唐卢照邻就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的诗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诗写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唐代已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

  五代十国的服饰承袭唐代并且有所发展,花钿继续盛行。曹丽芳介绍,成书于后蜀的《花间集》中,在描写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妆饰容貌时,有很多以花钿写意的词句,如顾夐《荷叶杯》里写道:“小髻簇花钿,腰如细柳脸如莲。 ”甚至有女子把各种花钿贴满面颊,如欧阳炯《女冠子》词里写到的情形:“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

  衰落

  到了宋代,随着崇尚淡雅之美风气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

  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从此以后,唯有在一些传世的书画作品和考古发掘中,人们才能找到这种在古代曾经流行了一千年的时尚饰品的影踪。

标签: 古代 女性 常用 饰品 花钿 装饰 哪里 古人 中的 如何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