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2022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怎么算 入伏时间与出伏时间如何计算
更新时间:2022-07-07 10:29:31

  导语:在三伏天里,天气是热了,阳光是烈了,汗水是多了,心情是躁了,所以大家要多从容与多淡然。那么2022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怎么算?入伏时间与出伏时间如何计算?一起来看看。

  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怎么算

  入伏时间计算方法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出伏时间计算方法是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算。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所谓庚日,是指农历天干为庚的日子,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戍“六种,依次每十天轮流一下(即六十甲子中的六庚日)。

  因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即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规定也是10天。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忌过量吃肉

  很多人喜欢吃肉,甚至每顿饭都要肉,没有肉就吃不下。虽然说适当吃肉是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等物质,但是吃多了可不好,尤其是油腻腻的肥肉。

  如果每天吃肉过多的话,人们会变得非常容易生气,而且整个人还会变得非常暴躁。还有一点就是,肥肉吃多了,会导致体内血脂偏高,从而造成血管出现斑块、硬化等情况,进而影响血管的健康。

  2、忌过量吃燥烈的食物

  三伏天非常热,这是大家都感受到了的。因为气温高,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大量出汗。要知道汗液排出量过多的话,很容易耗气伤阴的。属于气虚或阴虚体质的人,若是平常不注意的话,就容易出现身体乏力、头晕情况。

  为了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人们在三伏天的时候,要记住少吃燥烈的食物,以免损耗体内更多的阴液。比如说羊肉、辣椒、韭菜、胡椒等等。同时为了弥补身体因为出汗多而损耗的阴液,应该多吃一些莲藕、山药等益气养阴的食物。

  3、忌过量吃冷食

  三伏天相当热,很多人难以忍耐酷热,为了给自己降温,就会选择进食冰冷的食物,比如说冰西瓜、冰淇淋等等。这些食物虽然说相当解渴又解暑,但是吃太多了却不行。

  因为这些都是很寒的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身体内的寒气大量增加,不仅容易损伤脾胃,还容易造成女人们宫寒。宫寒问题轻则造成女人们经期出现痛经,重则造成不孕不育。这可是关乎生育的大事,千万不要重视。

  所以说,三伏天再热也别吃太多的冰冷食物,同时冰镇过后的饮料,加了冰块的饮料等等,都应该少喝。解渴还是喝,绿茶或者说菊花茶、白开水之类的,这些才是健康的饮料。

  3、忌辛辣油腻

  三伏天很热,很多人都喜欢晚上的时候,约出去喝酒吃烧烤,吃海鲜。虽然说很惬意,但是整天吃烧烤吃海鲜并不好,因为这些食物往往加入了大量的辣椒等辛辣调味料,这些刺激性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湿热蕴结问题,进而致使你的脸部出现大量的粉刺、痤疮。

  想要身体好,在三伏天应该坚持清淡的饮食,比如说清炖鸭汤、清炒木耳、苦瓜汤等等。

标签: 入伏 时间 出伏 怎么 如何 计算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