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中医治疗抽动症
更新时间:2022-04-02 16:35:21

  抽动症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症,这类病症一般都是产生在小朋友的身上,它的不良影响是十分大的,有很多人到给孩子治疗抽动症的情况下都是挑选中医的治疗方法,由于抽动症表明小孩的中枢神经系统地质学出現了问题,神经层面的问题是能够 根据针炙疗法的,那麼中医学是怎么治疗抽动症的呢?

  1中医学怎样治疗抽动症

  一、温肺熄风,定惊安神助眠

  导致多发性抽动症的原因,虽然许多 ,例如基因遗传、围生期室息、高热惊厥及其语言发育迟缓、智能化不高等,但从中医学的发病原因辨证论治理论上说,业师觉得痰热动风为其发病的重要环节。患者素日肺胃不健,易受七情所伤,积忧久郁,更损肺胃,气轮不畅,体液不布,凝结为痰,痰郁化热,其邪上扰,涉肝动风,则肌肉瞤动(即小抽搐),犯及神灵,心沦陷舍,而姿势则不可以独立,或口出秽语。因而,业师觉得医治该病,温肺熄风,定惊安神助眠,应视作正治之本。

  一般 用方为:节菖蒲10克,胆星9克,半夏10克,铁花落25克(先煎),云苓9克,天麻9克,川贝母5 克,紫丹参9克,麦冬9克,茯苓6克。兼风热表邪时,加香薄荷、黄菊花、勾藤;痰火壅盛者,加瓜蒌、青礞石;胆肝火盛,躁动不安不己者,加胆草、山栀子、生石决;内火上亢,烦恼不宁者,加黄芩、柴胡。

  二、养心安神,益胃缓中

  呈如以上上述,抽动症初起之际,多见痰火动风,但延久津耗,必定造成心、肝、脾三脏俱伤,遂致精准不可以濡养五脏,阳阴失其均衡,浮火妄动,上扰心魄,故多见烦恼不宁,多动荡动。该类患儿,除有不独立的抽搐外,多主要表现面恍少华,削瘦纳呆,容易出汗困乏,四肢疲倦,睡中多吓醒,舌淡红少苔等一派心阴不足之象。若见此症,惯以温肺熄风,定惊安神助眠,每多罔效。一般 用方为:夜交藤10克,浮小麦30克,紫丹参9克,太子参10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先煎),菖蒲10克,干红枣3枚,远志9克,半夏10克,磁铁25克(先煎),甘草6克。若手掌心炙热,加胡黄连、青篙;脘腹痞胀者,加姜厚朴、茯苓;痰鸣、便秘者,加瓜蒌、风化层硝。

  三、滋阴清热,补宁心安神

  痰火动风,乃为抽动症发病之本。但火有虚热实火之分,病久致虚,肾精不足,每多虚火上炎。该类患儿,常伴随面赤火升,唇红苔燥,口舌生疮,闹心惊悸,失眠多梦,脉多历数。其抽搐的頻率多见徐缓时断时续而作,临床治疗切勿微寒直折,防其苦燥更伤其阴,更不适合风治风,妄投镇肝之剂。

  在临床医学中遇及该类患儿,补宁心安神而取效。一般 用方为:节菖蒲9克,沙参9克,元参9克,生地25克,紫丹参9克,寿果9克,麦冬9克,川芎9克,柏子仁9克,甘草6克。若口腔糜烂,口舌生疮,加川柏、知母;伴随上感发热者,加香薄荷(后下)、莲翘等。

标签: 中医 治疗 抽动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