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9个月宝宝咳嗽有痰
更新时间:2022-04-02 13:43:36

  针对宝宝有夜里一直咳嗽的状况而言,父母们不清楚怎样服药,也不可以随意服药,但这时又不方便到医院,最好是最安全性合理的止咳方法,就是少儿推拿止咳化痰,具体步骤方式 以下:

  (1)清健脾:5分鐘500次 部位:小宝宝大拇指两侧缘。 技巧:以大拇指侧边或指肚,在穴道中作直线促进。 功效:健脾和胃,化滞导滞。

  (2)清肺经:5分鐘500次 部位:小宝宝右手无名指面指根到手指尖。 技巧:以大拇指侧边或指肚,在穴道中作直线促进。 功效:泻热补虚,化痰止咳。

  (3)内运八卦:5分鐘500次 部位:小宝宝手掌心面,以手心(劳宫穴)为圆心点,以圆心点至中拇指根纵纹,内2/3和外1/3交界处点为半经,画一圆,八卦穴即在这里圆上。 技巧:父母的右手握紧小宝宝除拇指之外的四指,左手在小宝宝的八卦穴上做环状促进。 功效:行库存积压食,宽胸利膈,行气止咳化痰。

  (4)清天河水:5分鐘500次 部位:上臂里侧,掌纵纹与肘纵纹的圆心(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技巧:从小宝宝手腕子送到肘弯。 功效:清热解表、祛火除烦。

  (5)揉膻中:150次 部位:小宝宝胸部正中心线,两乳头联线圆心。 技巧:分揉法和揉法。揉用中手指尖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功效:行气疏肝理气,化痰止咳。

  (6)揉肺俞穴:150次 部位:小宝宝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技巧:双手大拇指指肚置放在肺俞穴上,慢慢用劲舒张压,按而揉之,使伤处造成酸、麻、胀、重的觉得。再用小鱼际紧靠于穴道,稍用劲舒张压,往返磨擦穴道,以部分有风感、皮肤微红为度,再捏揉推拿释放压力。这般反复实际操作5~1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 功效:通宣理肺、化痰止咳、顺其清咽。

  (7)揉天突:1分鐘 部位:小宝宝肩胛骨切迹上缘,凹痕正中间。 技巧:大拇指捏揉天突就可以。 功效:行气止咳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8)分推肩胛骨:150次 部位:小宝宝锁骨骨缝内缘。 技巧:用两手沿双锁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到下促进。 功效:行气疏肝理气,顺其清咽,化痰止咳。

  (9)按揉足三里:1—2分鐘 部位:小宝宝膝盖髌骨下两侧膝眼底下三寸、距踝关节外缘外一横指(中拇指)按之凹处,上下腿各一穴道。 选穴:父母用大拇指指肚顺着小宝宝的小腿肚下方踝关节两侧缘从下向上推,当送到突显的斜坡骨骼不可以再推时,大拇指尖特指处向外旁开一横指就是。 技巧:将左手和右手各自放在同方向的足三里穴位上推拿,幅度以可以承受为度,按揉融合。 功效:健脾和胃、调理血气。

  (10)捏脊:10遍 部位:小宝宝背部铮铮铁骨。 技巧:双手大拇指和食、中拇指相对性沿脊柱两侧,由龟尾端向大椎穴方位食指拇指配合捏起皮肤,两手更替捻动往前推动。 功效: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健脾养胃。

  (11)推小横纹:100次 部位:小宝宝掌面小拇指与手掌心交汇处的纵纹。 技巧:用大拇指手指甲按揉这里就可以。 功效:止咳化痰。

  蒸气 拍背止咳化痰

  如果是宝宝深夜一直咳嗽,一般选用拍背法,不但能促进患者肺脏和支气管炎内的痰液松脱,向大支气管引流方法并排出来,并且还能推动心脏和肺脏的血液循环系统,有益于支气管炎症的消化吸收,使病症能尽快治愈。以便协助更强的拍痰,我们最先要吸蒸气,协助痰液松脱,更便捷拍出。

  作法

  1、将开水倒进一大口罐或杯子中,抱住小宝宝,使其口鼻冲着冉冉升起的水蒸汽并吸放,可使痰液变稀有利于拍背咳出。

  2、抱住小宝宝,让小宝宝的头部坐落于父母的肩部上,随后手握着空拳敲打小宝宝的背部。 3、敲打的能量不适合过大,要从上向下,先后开展,每一次拍3—5分鐘,每天拍2—3次。

标签: 宝宝 咳嗽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