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口苦的原因与饮食调理及治疗方法
更新时间:2022-03-29 09:25:05

  每天早晨起来口苦,是什么原因?很多人早上起来,觉得口苦,还伴随着不小的口气。从中医角度解释,这是肝胆有湿热。该如何调理,看看中医有什么建议吧。

  1、早起口苦肝胆有湿热

  中医认为,口干、口苦有可能由于肝胆湿热,其表现有以下症状:觉得口中有明显的苦味,并伴有口干舌燥,两胁胀痛,小便短黄等。也有可能是胃火炽盛,症见口干、口苦,多饮而不能解渴,牙龈肿痛,烦躁,胃疼不适等。

  肝胆湿热引起口苦可以服用车前草、金钱草、绵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泄胆的中药,口苦的症状多能很快得到改善。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治疗,除了平时要多喝水之外,还应该多从水果、蔬菜中获取一定的水分。

  胃火炽盛,可用一些清热生津的中药。食疗可用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适用于口干、口苦、胃疼、腹胀、大便干燥者。

  盗汗、口干、反复口腔溃疡、心烦易怒者,可用莲子30克(不去莲子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

  2、这些状况也会产生口苦

  胃热产生的口苦,部分人肝胆没有炎症,但由于饮食不合理,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同时,一些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人等) 的人也会有口苦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脑力工作者,由于工作精神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不当、不规律、活动少等特点,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产生湿热,也会引起口苦。

  此外,引起晨起口苦的原因很多,如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有口腔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经常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的人;患有某些肿瘤的人等,均可出现口苦症状。

  3、中医辨证建议防治早晨起床口苦

  1、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治疗引起的口苦。

  2、对于压力大的人,应该尽量使饮食规律、食物结构合理,少食辛辣,多吃水果、蔬菜等。

  3、适当运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尤其是脑力工作者,运动要加强,而且要有规律性。进餐时,应尽量少考虑工作的事情。

  改变口苦的办法很简单,使用维生素C片,对任何原因的口苦症都有效。维生素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化,一般说来,轻度的口苦只要服药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的口苦症,连续服药3~4天也能解决问题。

  提醒:

  1、口苦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长时间或者经常出现口苦应及时到医院查找病因。

  2、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4、口苦饮食该如何调理?

  在饮食上宜忌食辛辣、油煎、烧烤等燥热之品,可多进食清凉汤水,以清凉饮食为主,生活中要忌酒醇甘肥;再者就是要注意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不可急躁,不可忧郁过度,性格宜开朗。凡性格内向、优柔不决者最易成口苦症,故保持心情愉快,是防治此病的关键一环。

  5、三款食疗方调理口苦症状

  1、枸杞鸡蛋汤

  枸杞15g,鸡蛋2枚。先放枸杞与水煮汤,汤成加入搅拌鸡蛋,再烧开即成。

  主治:轻度口苦。

  2、菊花薏米冬瓜糖水

  菊花15g,薏米30g,冬瓜100g,白糖15g,加水先煮菊花、薏米30分钟,去二药留汁,在放入冬瓜煮汤,汤成加入白糖即成。

  主治:清火祛暑,因暑热引起之口苦症。

  3、鲜竹笋煲瘦肉汤

  鲜竹笋50g,瘦肉100g。加水先将瘦肉煮烂,再入鲜竹笋,烧至笋熟即成,加入少量食盐。

  主治:清凉泻火,治口苦,口干等症。

  口苦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请及时就医。

标签: 口苦 原因 饮食 调理 治疗 方法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