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跟红码人接触过用不用隔离 健康码转码常见问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2-04-20 15:12:00

  导语:红码人员是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的。有些朋友的健康码是绿色的,但是不小心跟红码人员接触了,那么,大家知道跟红码人接触过用不用隔离?健康码转码常见问题解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跟红码人接触过用不用隔离

  需要隔离。通常情况下,在发现健康码 变红后需要第一时间练习所在社区,根据所在地的防控规定,进行集中隔或者居家隔离观察,并且在隔离期间要严格按规定频次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管理。

  但即使健康码变红色,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发现身体有任何不适的症状,都及时报告即可,如果完成了规定的隔离期限且核酸检测阴性、健康监测无异常,经评估后,如果符合解除隔离的条件即可解除隔离,同时健康码自动转成绿码。

  红码变绿码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14天。

  如果红码人员在发生高危接触后,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并且积极配合落实防疫措施的话,最快14天即可转为绿码。

  其中红码人员需要实施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且完成4次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即可解除隔离,但如果核酸检测有阳性的话,就会被确诊进而进行规范的治疗。

  健康码红码人员防疫政策:

  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区(含县级市)返商人员(含健康码红码人员),由“两站一口”负责“点对点”全链条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日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后由社区、村组、单位负责落实7天健康监测。凡国内有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的县区,按照中高风险地区来人管控。

  做好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广大市民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个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近期需返回人员要提前3天与所在社区、村组、单位主动联系,返回后主动报备。凡不主动报备、隐瞒行程、不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各县区要从严从快处理,依法追究个人法律责任。

  健康码转码常见问题解答

  1、问:我的健康码怎么变成黄/红码了?

  答: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为全面、快速摸排涉疫人员,坚决果断切断疫情传播,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除保持原有健康码赋码规则外,还运用通讯大数据技术加强了健康码人员信息管理,对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回人员,或者与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同一时间段内有过行程轨迹交集的人员,根据暴露风险不同,健康码会转为黄码或者红码。

  2、问:健康码转为“黄码”或“红码”后该怎么办?

  答:健康码颜色变化是为了及时告知市民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提醒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根据防疫政策规定,“黄码”提示需要居家隔离,“红码”提示需要集中隔离。

  市民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成黄码或红码后,应立即向所在社区进行申报,配合做好排查和管理,主动按规定配合做好健康监测和管理,按规定频次,接受核酸采样检测。健康码颜色的变化给部分市民出行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3、问:健康码中个人健康登记信息错误,是否可以修改。

  答:可以修改。用户每天有1次修改信息的机会:如果是修改本人信息,除身份证、姓名外,均可修改;如果是修改家属信息,除身份证外,均可修改。请您务必谨慎填写,避免带来不便。

  4、问:什么情况下“绿码”会变为“黄码”、“红码”?

  答:如防疫工作人员、下沉党员等在中高风险区工作,健康码由绿转黄、红码,但其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另外,有较多在时空上与中高风险地区有所接触的情况为黄、红码,如乘车经过中高风险地区,或因手机绑定亲情号,一个号码经过中高风险地区,则其家人的健康码全转为黄、红码。

  5、问:在健康码修改信息中误填了确诊、疑似、发烧等信息,是否影响健康码颜色?

  答:如果您填报信息错误会影响健康码颜色,因此在申领健康码过程中请务必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带来不便。

  6、问:健康码是黄色和红色,能出行吗?

  答:不能。按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相关规定,持黄码人员不予放行、居家隔离,持红码人员按疫情防控要求由所在地统一收治、集中隔离。

标签: 接触 过用 不用 隔离 健康 常见 问题 解答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