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有什么可以解酒的 盘点最全的民间解酒小偏方
更新时间:2023-02-27 17:17:22

  春节聚会聚餐多,很多人常常喝得大醉淋漓,但这种滋味并不好受,因此需要快速地解酒。民间有很多快速解酒的小偏方,下面小编总结了最全的民间解酒小偏方,一起来看看吧。

   1.绿豆解酒: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烂,开水冲服或煮汤服。

   2.甘蔗解酒:甘蔗1根,去皮,榨汁服。

   3.食盐解酒: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4.柑橘皮解酒: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5.白萝卜解酒:白萝卜1公斤,捣成泥取汁,分若干次服。也可在白萝卜汁中加红糖适量饮服,也可食生萝卜。

   6.鲜橙解酒:鲜橙(鲜橘亦可)3-5个,榨汁饮服,或食服。

   7.甘薯解酒:将生甘薯绞碎,加白糖适量搅拌服下。

   8.鲜藕解酒:鲜藕冼净、捣成藕泥,取汁饮服。

   9.生梨解酒:吃梨或挤梨汁饮服。

   10.食醋解酒:用食醋烧1碗酸汤,服下。食醋1小杯(20-25亳升),徐徐服下。食醋与白糖浸蘸过的萝卜丝(1大碗),吃服。食醋与白糖浸渍过的大白菜心(1大碗),吃服。食醋浸渍过的松花蛋2个,吃服。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姜3片,煎水服。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于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随立脚点消化吸收,在人体的胃肠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了酒精的毒性。

   11.豆腐解酒: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醛毒,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12.酸枣葛花根解酒: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

  13.葛花解酒: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14.糖茶水解酒:糖茶水可冲淡血液中酒精浓度,并加速排泄。

   15.芹菜解酒:芹菜挤汁服下,可去醉后头痛、脑胀和颜面潮红。

   16.橄榄(青果)解酒:橄榄10枚,取肉煎服。

   17.蜂蜜解酒:将蜂蜜用水稀释,徐徐服下。蜂蜜水浓度要高一些。

   18.生蛋清、鲜牛奶、霜柿饼解酒:将三者煎汤服,可解酒。

   19.荸荠汁解酒:取荸荠10余只,洗净切碎榨汁饮用。此法最适宜高粱酒等烈性酒醉患者。

   20.浓米汤解酒:浓米汤含多种糖及维生素B1,具解毒醒酒之功效;加适量白糖效果更佳。

   21.生姜解酒:酒醉后恶心呕吐者,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

   22.白菜心解酒:取出大白菜心切成细丝、加少许白糖和白醋,拌匀后腌渍三五分钟吃下。

   23.豆类解酒: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24.皮蛋解酒:醉酒时,取1-2只皮蛋,蘸醋服食,可以醒酒。

   25.牛奶解酒:醉酒者可饮些牛奶,以便使蛋白凝固,保护胃粘膜,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26.杨桃解酒:醋渍杨桃1个,加水煎服,可用于醒酒。

   27.?{子解酒:饮酒醉后,取几只鲜?{子,去皮食用,可以醒酒。

   28.茶叶解酒:醉酒后可饮浓茶,茶叶中的单宁酸能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咖啡碱、茶碱对呼吸抑制及昏睡现象有疗效。

   29.海蜇解酒:取100克鲜海蜇,洗刷干净后加水煎汤饮服,可以醒酒。

   30.蛋清解酒:醉酒时取1-2只生鸡蛋清服下,可保护胃粘膜,并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温馨提醒:少饮酒有益,多饮酒有害,喝酒要适度。空腹不宜喝酒,因为空腹饮酒容易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多种病变。人体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进而头晕、出冷汗、心悸,严重者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

标签: 什么 可以 盘点 最全 民间 偏方
  • 教育
  • 美食
  • 健康
  • 数码
  • 家居
  • 娱乐
  • 生活
  • 时尚
  • 旅游
  • 社会
  • 情感
  • 汽车
  • 健身
  • 育儿
  • 科技
  • 游戏
  • 自然
  • 历史
  • 文化
  • 国际
  • 宠物
  • 财经
  • 星座
  • 体育
  • 风水
  • 佛学
  • 军事
  • 生产
  • 房产
  • 手工
  • 技术
  • 摄影
  • 机械
  • 科学
  • 绘画
  • 音乐
  • 其他
  • 养生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