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小心宝宝吃奶吃出“奶瓶龋”
更新时间:2010-12-29 12:42:46

产后六个月,女儿璐璐便交给婆婆照料。璐璐见不着妈妈,就不停地哭闹。实在没法子,婆婆只好拿出奶瓶来哄她,璐璐含着奶嘴后就乖乖止哭了。慢慢地,只要孙女一哭,婆婆就出动奶瓶“救驾”,屡试不爽。最后,璐璐甚至不含着奶嘴就不肯睡觉。哭闹这问题解决了,另一件烦心事又来了。邻居的孩子七八个月时就长出了洁白的小牙,可璐璐的小牙却始终不见冒头。直到九个月,璐璐好不容易长出第一颗牙齿。可是,没过多久,原来洁白的牙齿却慢慢变黄、发黑,表面还有小块脱落。这是怎么回事呢?奶瓶龋是这样来的璐璐实际上是得了“奶瓶龋”。顾名思义,这种病,是由于用奶瓶喂养导致的。不少父母为图省事,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或在睡觉前,用奶瓶给孩子喂酸度高(如酸奶、乳酸饮料等)、糖分多(如橙汁、碳酸饮料等)的食品。然而,孩子的睡眠时间较长,睡着后口腔活动和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下降;加上刚萌出的乳牙钙化程度低,牙质软,抗龋能力低,细菌和食物残渣很容易附着于牙面,这时候,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时间长了,口腔的代谢产物就会堆积于乳牙表面,并腐蚀牙釉质,使之脱钙、脱落,出现色泽变化,于是,就造成了“奶瓶龋”。如果孩子本身就缺钙或罹患佝偻病,由于牙齿钙化不良,更容易患龋齿。不妨尝试“以杯代瓶”喂奶奶瓶龋重在预防。对于哺乳期的婴儿,纠正不当的喂养方式是防龋的第一步。虽然很多家长给孩子喂代乳品的时候,喜欢选择模拟乳房构造设计、使用简单方便的奶瓶,但是与奶瓶比较,杯子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喂奶工具。首先,奶瓶作为盛奶用具,清洗和消毒起来都比较困难。因为奶瓶口一般设计得比较小,所以奶瓶底的奶渍不那么容易被彻底清洗干净。实际上,婴儿患腹泻、鹅口疮等疾病,很多时候会与奶瓶不干净有关。其次,用奶瓶给婴儿喂奶时,奶嘴恰好顶在其腭部,必然会使刚萌出的上门牙完全浸泡在奶液中。口腔的适宜温度条件,带有甜味的奶液,都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如果清洁工作做得不到位,奶瓶龋就会悄然而至。而杯子不同。它不但清洗、消毒更加方便、彻底,带刻度的奶杯同样能对喂奶量一目了然,使用起来也十分便利。有调查表明:用杯子喂哺孩子,孩子患腹泻、鹅口疮、龋齿等疾病的概率明显减少。用杯子哺喂时,孩子较小可用小匙喂,稍微大一点(一岁左右)可让孩子自己喝。开始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孩子也不大愿意接受,不过慢慢训练,孩子还是能逐渐习惯的。爱牙始于人之初家长通常每天都会把孩子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但是却很少认真为婴儿清洁口腔。许多人可能会反问:婴儿还没有长牙,为什么要清洗口腔呢?有人甚至会反驳:宝宝不是还要换牙吗,没关系。事实上,婴儿即使没有出牙,也仍然存在着许多导致患龋的危险因素,如链球菌、细菌膜、奶瓣等食物残渣,加上婴儿口腔分泌物特别旺盛,如果不加以清洗,不但会对已出的乳牙造成影响,还会对其他乳牙的萌出不利。一旦出现龋齿,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在换牙前就发展至牙髓炎,严重者病菌入血,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婴儿口腔的清洁工作,绝不能等闲视之。首先,家长应该为婴儿作好出牙前的营养准备。在婴幼儿出牙前,注意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以促进牙釉质的发育,增强抗龋能力。其次,对于哺乳期的婴儿,做好口腔护理和清洁工作非常重要。具体方法是:婴儿取仰卧位,头部枕在妈妈的膝盖上,妈妈用左手扶住婴儿的头部,右手清洁婴儿的口腔,同时观察婴儿的口腔黏膜、乳牙有无异常。操作时,妈妈可带着指套刷或用消毒棉签、消毒纱布,蘸些温热、稍淡的盐开水,清洗包括牙龈内外、上下、舌面、上颌、双颊部的口腔黏膜,以及乳牙面在内的口腔各处。若牙邻面刷不到还可用牙线。可早晚各一次为婴儿清洁口腔,直到幼儿会自己刷牙为止。此外,平时给婴儿喂完奶后,可再给婴儿喂些白开水,以助冲洗口腔。再次,婴儿吃奶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尽量不要在婴儿睡觉前喂奶,更不要让婴儿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坏习惯。最后,父母要密切观察婴儿牙齿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婴儿去口腔科就诊。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