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急性颅内压增高
更新时间:2010-12-30 16:33:07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疾病引起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重者可迅速发展成脑疝而危及生命。(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脑缺氧、颅内出血、脑肿瘤等。2.发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密闭的颅腔内脑实质、脑脊液及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脑组织、脑脊液或颅内血管床中任何一种内容物体积增大时,其余内容物的容积则相应地缩小或减少以缓冲颅内的增高。当代偿功能超过其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迫使部分脑组织嵌入孔隙,形成脑疝,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二)临床表现1.头痛 早起时重。当咳嗽、大便用力或改变头位时可使头痛加重。婴幼儿表现烦躁不安、尖叫或拍打头部,新生儿表现为睁眼不睡和尖叫。2.呕吐 多不伴恶心,常为喷射性呕吐。3.意识障碍 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进一步发生惊厥和昏迷。4.头部体征 婴儿可见前囟紧张隆起,失去正常波动,前囟迟闭,可有颅骨骨缝裂开。5.眼部特征 可复视、落日眼、视觉模糊、甚至失明等。眼底多有双侧视乳头水肿,但婴儿前囟未闭者不一定发生。6.生命体征改变 收缩压最先升高继而脉率减少,呼吸节律慢而不规则。生命体征改变乃因脑干受压所致,若不能及时治疗,颅内压将继续上升发生脑疝。7.脑疝 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昏迷加重,呼吸节律不整甚至骤停。(三)治疗原则早期消除病因。积极降低颅内压,对部分疾病所致的颅内高压者,需穿刺放液或手术处理。1.急诊处理意识障碍严重,疑有脑疝危险时需做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PaCO2维持在3.3~4.7kPa、PaO212kPa左右。快速静脉注入20%甘露醇,每次lgkg,有脑疝表现时可2h给药一次。有脑干受压体征和症状者,应行颅骨钻孔减压术。也可作脑室内或脑膜下穿刺以降低和监测颅内压。2.降低颅内压 使用高渗脱水剂,首选20%甘露醇,每次0.5~lg/kg,6~8h重复一次。为避免大剂量甘露醇引起脱水或静脉压下降,可同时使用白蛋白、血浆等保持胶体渗透压。3.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防止病变发展,如抗感染、纠正休克与缺氧、改善通气、消除颅内占位病变等。4.对症治疗 如抗惊厥,控制体温。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四)护理1.常见护理诊断(1)疼痛 与颅压增高有关。(2)有意识障碍的危险 与颅压增高有关。(3)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及呕吐有关。(4)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2.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肌张力及有无惊厥、意识状态改变等,记录出入水量。(2)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及痰液堵塞呼吸道。卧床时头肩抬高25°~30°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有脑疝前驱症状时,以平卧为宜,侧卧可避免呼吸道梗阻。检查或治疗时不可猛力转头、翻身、按压腹部及肝。(3)止惊厥、控制体温遵医嘱按时给止惊药,并观察有元呼吸抑制发生。头部应有冰帽降温,全身降温可采用亚冬眠疗法,但大剂量氯丙嗪注射可促进气道分泌物增多,需注意吸痰,以防呼吸道阻塞。惊厥发作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4)应用脱水剂的注意点 ①20%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才能达到高渗利尿的目的,注射过快,可产生一时性头痛加重、视力模糊、眩晕及注射部位疼痛;注射过慢,:将影响脱水效果。②避免药物外漏,以防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药物漏出血管,需尽快用京万红软膏外敷,或用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和抬高患肢。③甘露醇在室温较低时易产生结晶,冬季使用时需略加温溶解后静脉注射,静脉滴入时最好应用带过滤网的输血器,以防甘露醇结晶进入血管内。(5)皮肤黏膜的护理 预防感染。防止暴露性角膜炎、中耳炎、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及褥疮等。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