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关注悄悄失去的记忆
更新时间:2010-12-30 17:18:32

老年性痴呆是一个沉重而安静的疾病。轻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仅为14%,而中度和重度患者的就诊率是25%和34%。记忆衰退是老年性痴呆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早期表现,但是家人以及老人本身缺乏对“老痴”初期症状的认识,而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导致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记忆健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于4月份针对老年性痴呆进行一个覆盖十家医院以及卢湾、松江、普陀等六个区的主要街道的大型调查,还会和上海地区的大学合作举办三场退休教师痴呆宣教活动。来无影去无踪的记忆消失据临床报告,许多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在被确诊时,疾病已发展到晚期。而早期出现的记忆减退等症状经常被患者和家属忽视,导致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结果任凭记忆减退发展,到后来很有可能导致老年人的第三号“杀手”——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发生。记忆减退不被发现的主要原因如下:原因之一:合居在国外,独立生活的老人占多数,所以相对容易发现中老年人记忆减退的早期症状,比如忘了交付水电煤的费用等。但在中国,三代之间的关系仍然非常密切,老人很少单独生活,当老人产生一些征兆时,由于发展是渐进性的,每天在一起的家属难于察觉。据“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免费咨询电话(800-820-8220)开办一年以来的记录资料显示:我国不少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的病人家属也犯了和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女儿一样的错误,忽视了征兆,贻误了病情。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三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据统计,目前上海有30%的老人、北京有大约20%的老人和儿女分开住,儿女定期回家看父母,这将有利于家属尽早发现老人的记忆减退。原因之二:认识认知上的不足也是导致记忆健康被人们忽视的一个原因。有许多家属认为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自然而然爱忘事,甚至有些老糊涂,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老化”现象,不是疾病,根本用不着治疗。一项从1997年到2000年对社区老年人群和其家庭进行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在4万多份样本中,将近半数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的病人及其亲属错误地认为,记忆减退只是自然衰老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疾病。还有部分被调查者对“老痴”的症状不了解,一些老人也不太愿意面对自己患上“老痴”的现实,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老痴”也不够重视。所以,对老年人的记忆障碍一定要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原因之三:治疗事实上,老年人的记忆减退发展到后来如不及时诊治的话,很可能就会向着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症发展。在中国将近1.5亿的老人中,55岁以上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症的人占2.5%,65岁以上者为4.8%,75岁以上者为11.5%。如此庞大的人群,本应引起社会的重视,但很多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对于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的治疗存在很多的盲区。其实,记忆减退并不是没得救的。很多人采取回避治疗的态度,到头来累人又累己。部分患者会因为费用太高而对药物治疗望而止步。从医药经济学角度来讲,其实药物治疗的长期回报远大于现在的支出。单纯的护理也不能让患者的病情有根本的转变。同时,某些患者在服药上存在浮躁心理,没有效果就停止服用。有些患者则觉得服药之后“老痴”症状有所好转就立刻停药。甚至还有有些患者受虚假广告影响,错误地认为服用保健品是可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记忆保“鲜”从检测开始如果说中年以前人们都偏重于记忆的“保存”工作,那么中年以后人们就要特别注重记忆的“检测”工作了。人的记忆活动随年龄的增大会呈现减退趋势,但是这个现象并不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由于对记忆检测重视程度的差别,不同的人在记忆减退出现的时间、速度和程度等各方面都会有差异。记忆“体检”三部曲:1、自我检测(附在本文末)。事实上,记忆有没有消退、消退多少只有自己是最清楚的。因此,普通大众可以通过做一些自测题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健康状态。自我检测一般说来简单易行,而且真实有效,只要具备阅读能力都可以独立完成的。对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来说,最好由家属陪同一起完成测试。2、到医院作相关检查。如果你通过自我检测发现自己的记忆消退现象比较严重或者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你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症了。那么应该尽快到医院作相关的检查!家中有老人的市民也需要特别注意:老人们有可能出于怕被别人嘲笑其“痴呆”或者替儿女省钱的初衷而不主动到医院作检查的,儿女一定要尽早说服老人配合检查。3、定期回访。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套很好的疗法以及相关用药标准来对由记忆消退引发的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症进行全面有效的治疗,医学界现在可以做的是控制该病病情,通过减缓记忆减退速度来提高老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旦被医生确诊为老年记忆障碍和痴呆症了,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坚持服药,并且作定期的回访。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