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护肤坏习惯 今天你犯了吗?
更新时间:2011-03-02 10:52:19

每天我们都为保养皮肤而不遗余力,但每一天都可能在重复护肤的坏习惯。就像小朋友长长的指甲,是小问题,却有可能会令他们生病,所以一定要剪掉。做一回自己的小老师吧,检查一下今天有没有带着不好的习惯在护肤呢?

省省填满“漏洞银行”

有些人习惯了护肤时很节省,却不知道,有时候少用一点,效果却差上两点,更关键是可别适得其反啦。

面膜厚厚涂这个问题只是针对那些使用膏状面膜的朋友,往往是觉得这种面膜用量比较小,比较划算。但实际上,现在大家普遍的用量是不够的,薄薄一层完全没有形成一个封闭性的“护肤场”。一定要厚厚涂、多多涂,才能让皮肤吃够营养,特别是T区。以什么为标准呢?就以目前的两倍用量吧,基本挤出三到四个蚕豆大小的产品,脸上不要只是光光的一层,要看到产品薄薄地堆积着。

请别重复用这个问题呢,特别针对使用片状面膜的朋友,很多节省的妈妈,觉得用完了一次之后,面膜还是湿湿的呢,而且包装里还有很多残留的养分,于是收起来,放进冰箱下次再用。可怕,别说面膜开封后很快就会变质,光从脸上带下来的细菌也足够惊人的了。一定不要重复利用,至于包装袋里多余的养分,可以把它们涂抹在脖子和手上。

清洁要起泡真正产生清洁力的,并不是清洁产品本身,而是清洁产品所起的泡泡。但并非就是说多泡的洁面产品就是好,很可能是添加入了大量的起泡剂所致,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所以还是低泡的清洁产品比较安全。这不就矛盾了吗?不是啊,低泡的清洁产品也是可以起泡的,只要手法正确,用量到位就行,将清洁品挤在一只手掌中央,用另一只手的四指沾水,在中间打圈起泡,随后将泡沫匀于两手手掌,轻轻在脸上按摩。首先要适应低泡的产品,其次用量要到位,不然一定没法起泡,清洁、卸妆产品是最不能省的,不然清洁会不完全。

懒懒狂飙“伤害指数”

护肤是不能差一点的,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既然做了,就做完、做好,不拉下任何细节。

卸妆无收尾一般人只是知道,清洁步骤包括———卸妆、清洁、洗净,或者再加一步爽肤水。却不知道,洗净之后,一定要加一个细节处理的步骤,特别是那些使用彩妆的朋友。用湿润了的棉签,轻轻地清洁内外眼角、上下眼线、唇角、鼻翼、眉毛、发髻,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污垢残留在脸上啊。

眼霜不按摩为什么有很多人会觉得,眼霜没用啊,不单不吸收,还形成了脂肪粒呢,这些都可能是因为你的使用手法的缺失或不当所造成的。现在使用眼霜的比较常规的方法是“点按法”———先取适当用量,一般为一颗黄豆大小,平均沾于两个无名指的指尖,将它们均匀地点按到两只眼睛的整个眼眶周围,注意不单下半眼眶要有,上半部分也要有。随后加密点击的范围和频率,将这些眼霜均匀地点按吸收为止,注意动作要轻柔,始终使用最清洁的无名指。最后,可以搓热掌心,轻轻地按压眼部来收尾。

使用没规矩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化妆品不但成分和技术更复杂了,实际上用法也是在不断地“升级”,不要不看说明书就凭感觉使用。多和柜台上的BA交流,仔细研究说明书,首先不要将产品的性质搞错,更不要将产品的用法搞错了。举几个实例供大家参考———1、含有维生素C的大多数产品,都会建议晚间避光使用,这样才能起到还原氧化的作用,如果白天使用,反而是一种吸光剂,会使斑点更严重。2、很多产品都有一个能量释放的概念,这样能够增加储存过程中成分的稳定性,有可能是要将两种物质混合,也有可能是要将某些产品在用前进行搓揉,否则用在脸上就成了毫无效果的废料了,等到你把它清洗掉,其中的能量还是没有被释放出来。3、面膜的用法多种多样,有些需要彻底冲洗,有些需要用纸巾擦拭干净,而有些则可以滞留于皮肤上,一般人总认为面贴膜无需冲洗,而膏状面膜都要冲洗。但事实上,有些面贴膜由于成分浓度很大,需要洗净,否则容易让脸部发红,而有些膏状面膜则可以带着睡眠过夜,完全无需冲洗,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