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增强孩子免疫力的12绝招
更新时间:2013-05-24 13:13:30

增强孩子免疫力,悉心养护12招

免疫系统负责保卫身体,免受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的侵害,可说是体内的保全人员。唯有健全的免疫系统,才能抵抗致病的细菌和病毒,孩子也就能健康茁壮,远离疾病。以下12招便能捍卫孩子的免疫系统,使其发挥最佳功效。

第1招: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第2招: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第3招: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第4招:运动加游戏——强化机体抗病能力

适当的运动与游戏可以增加儿童免疫细胞的活力,帮助儿童对抗体内的致病细胞,有效清除侵袭到身体里的病源。研究显示:如果孩子每天能持续运动半小时左右,血液的含氧量将增加,而免疫细胞的数量也同时增加。运动与游戏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第5招:睡得好、疾病少——增强人体调节功能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得骨髓与淋巴同时发挥功用,而骨髓与淋巴是免疫力机制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宝宝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而免疫力也正是在不停的生长发育中逐步完善的,免疫系统发育不良,势必会导致免疫功能的低下。专家建议学龄期的孩子每天至少要睡10小时,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片刻。

第6招:不要吃得过饱——避免脾胃负担过重

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是,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第7招:多喝白开水——保持黏膜湿润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上幼儿园、外出时让孩子背着水瓶,渴了随时喝。注意,要喝白开水,而不是各种含糖饮料。

第8招:避免洁癖——有助形成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你家总是每天和医院一样消毒、灭菌,孩子相当于在无菌室内生活,就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第9招: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虽然过分强调抗菌、干净无益健康,但仍要培养孩子基本的卫生习惯,尤其在吃饭前和上厕所后把手洗干净,可以防止病从口入。

第10招: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让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当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而是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再次遇到相同“敌人”时,训练有素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

第11招:减压——积极心态有意健康

已有研究指出,承受压力愈大愈容易感冒。教导孩子放松的技巧,适当安排活动,别让压力压垮孩子的免疫力。

第12招:减少污染——是提高免疫力的保证

加拿大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80%~90%的癌症起因与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要定时打开门窗换气,保证孩子房间空气流通;装修要选择绿色环保材料,且在装修半年内避免儿童入住;不得在孩子面前抽烟等。文/裘弓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