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健康
网站导航
女人五大常见疾病 如何应对
更新时间:2011-03-21 09:22:43

一项调查显示,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骨质疏松是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阅读推荐:疾病周刊:每天1瓶啤酒5年后患酒精肝 八成患者40岁阅读推荐:健康速递:十个饮食习惯能长寿 我们为什么老觉得累阅读推荐:疾病周刊:缓解春困不能靠睡 教你9个妙招8个食疗方 阅读推荐:健康速递:开春要做好五件事 10种职业容易抑郁 阅读推荐:疾病周刊:甲减击败罗纳尔多 30岁以上女性最应警惕 阅读推荐:健康速递:细菌左右你的喜怒哀乐 五类人群最易亚健康 子宫肌瘤 不是一切了之子宫肌瘤有女性生殖健康的 “潜在杀手”之称。每3个女性中就有一个子宫肌瘤患者。妇科专家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子宫体上长了肌瘤,也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预防子宫肌瘤,要求妇女在经期及产后要特别注意,严禁房事,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注意保暖,禁止饮用生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正气充足气血顺畅。很多女性得了子宫肌瘤,见到医生第一句话就是,给我切了吧。专家指出,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非一“切”解千愁。症状轻的患者,若子宫大小不超过孕12周的大小,则不必手术,只要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随时注意肌瘤的变化即可。特别是对于近绝经期的患者,因其绝经后肌瘤有自然萎缩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张保守治疗。更年期症状 适当补些雌激素根据我国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更年期女性人群约1.2亿。据妇科专家介绍,90%以上的中外更年期妇女都有绝经症状,其中约一半妇女认为这影响了她们的生活,并带来了许多烦恼。更年期症状多发生于45至55岁之间,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引发的女性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关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遵医嘱补充激素。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更年期有提前趋势。专家透露,在近年来为此就诊的女性中,40岁左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职场成功女性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在心理和生活上多进行一些减压调理。”乳腺增生 每年查次乳房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发病率占到育龄女性的28%—40%。妇科专家指出,现在女性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睡眠不好,作息不规律,导致内分泌紊乱,成为乳腺疾病的诱因。另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得女性初潮早绝经晚,体内雌激素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加上环境污染、晚生育等因素,催使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保持乐观,劳逸结合是预防乳腺增生的不二法宝。此外,如果得了乳腺增生,要关注其潜在的癌变趋势,除医学检查手段外,最简单便捷的方法还是自检。建议女性每次月经后一周;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最好确定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异常,更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骨质疏松 多晒太阳 勤练下蹲我国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总人数已接近1亿。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问题尤为突出。专家建议,人到中年后,首先要改掉长期吸咽、过量饮酒、久坐不动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以供专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另外,专家还推荐了一个简略而有效的疗法:下蹲+太极+骑自行车。下蹲是美国运动协会专家公认最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好方法。老人练太极最好,能增强平衡力。自行车是最好有氧运动之一,最适宜中年人。专家谈到,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养成 “多动少坐”等好的生活习惯。 (袁月)

  • 生活护理
  • 身体护理
  • 临床护理
  • 慢病护理
  • 急救护理
  • 婴儿护理
  • 日常护理
  • 女性护理
  • 老人护理
  • 皮肤护理
  • 眼部护理
  • 乳房护理
  • 口腔护理
  • 手部护理
  • 私处护理
  • 内科护理
  • 儿科护理
  • 肿瘤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男科护理
  • 妇产科护理
  • 肝病
  • 胃肠
  • 心血管
  • 呼吸
  • 秘尿
  • 血液科
  • 内分泌科
  • 神经科
  • 风湿免疫科
  • 手术科
  • 术后护理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